兰昌宫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

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

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形式: 古风

翻译

宫廷中的兰花并非真正的瑶草,怎能长久保持春天的生机。
回望过去,春天已经离去,华丽的车驾也不能留住时光。
悲伤的风在皇家车驾经过的路上吹起,山水之间显得静寂而昏暗。
边疆的哀愁伴随着行人的脚步,而行人的岁月却无尽无休。

注释

宫兰:宫廷中的兰花,比喻皇室或宫廷生活。
瑶草:传说中的一种仙草,象征美好的事物。
春长在:长久保持春天的生机。
翠华:古代帝王仪仗中绿色的旗帜,代指皇帝。
不能待:无法留住。
悲风:凄凉的风。
辇路:皇帝乘坐的车辆所经之路。
边恨:对边疆战乱或思乡之情的哀怨。
行人:在外行走的人,这里可能指戍边的士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哀愁和无奈。开篇“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两句,通过对比兰花与普通草木,表达了对兰花难以永恒的叹息。兰花作为高贵和美丽的象征,它的凋零同样也意味着春天的逝去。

接着“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两句,则是说尽管春天会再次到来,但那些美好的时光却无法久留。翠华指代兰花,也代表了美丽的事物,这里强调了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主题。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描述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境。辇路即车轮印迹,指代人行踪稀少,而山川的寂静和天色渐晚,更增加了整体氛围的苍茫感。

最后,“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两句,则是诗人对那些漂泊不定、充满边塞之恨的人表示同情。行人代表着流离失所的人,他们的情感积累如同年华一般长久而深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漂泊者边塞之恨的深切理解。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冯叟居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

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

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

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

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

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

形式: 古风

出门

出门羡他人,奔走如得涂。

翻思他人意,与我或不殊。

以兹聊自安,默默行九衢。

生计逐羸马,每出似移居。

客从我乡来,但得邻里书。

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

进犹希万一,退复何所如。

况今辟公道,安得不踌躇。

形式: 古风

古出塞

胡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图画何时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形式: 古风

古意

蒲帆出浦去,但见浦边树。

不如马行郎,马迹犹在路。

大舟不相载,买宅令委住。

莫道留金多,本非爱郎富。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