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

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

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

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

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推荐书信给老态龙钟的人,这件事刻骨铭心。
亲近的朋友感到非常悲伤,只留下叹息声。
在丛台的邯郸城外,台上看到新月升起。
离别的愁绪此刻清晰无比,回家的渴望更加急切。
怀念仁德的眼泪已流干,感慨之情再次涌现。
期待未来的某一天,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朱红色的宫阙。

注释

荐书:推荐书信。
龙钟:形容人年老体衰。
镂心骨:深深铭记在心。
亲知:亲近的朋友。
殊悢悢:极度悲伤。
徒御:徒然,无能为力。
丛台:古代建筑名,位于邯郸。
郭:城墙。
离恨:离别之苦。
归思:思乡之情。
□□:此处原文有缺失,可能是形容词或副词。
怀仁:怀念仁德。
空尽:流干。
他时:将来某时。
躧履声:行走的脚步声。
丹阙:红色的宫殿。

鉴赏

此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上司的思念之情。开篇"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两句,通过赠送书籍和珍贵的物品来比喻深刻的情谊,这些都是镌刻在心中的重要记忆。接着"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描述了与亲近之人的温馨交流,以及对远行者的祝福。

第三句"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则转向景物描写,诗人登上丛台,在古城邯郸的郭墙之上,看到了初升的新月。这里,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憧憬。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归乡之想,这里的“归思”二字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空缺的字眼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的"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则表达了对恩情的怀念和泪水耗竭后的复杂情绪。诗人通过泪水来抒发自己对往昔情谊的不舍与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则描写了另一个时间点的情景,可能是在朋友离别后的某个清晨,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以及曦光照耀在宫殿的壮丽景象。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示着内心的波动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景物描写以及时间的流转,展现了深沉的人际关系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题赵孟庄

管鲍化为尘,交友存如线。

升堂俱自媚,得路难相见。

懿君敦三益,颓俗期一变。

心同袭芝兰,气合回霜霰。

石门云卧久,玉洞花寻遍。

王浚爱旌旗,梁竦劳州县。

烟鸿秋更远,天马寒愈健。

愿事郭先生,青囊书几卷。

形式: 古风

赠从弟茂卿

吾从骥足杨茂卿,性灵且奇才甚清。

海内方微风雅道,邺中更有文章盟。

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證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流水东西岐路分,幽州迢遰旧来闻。

若为向北驱疲马,山似寒空塞似云。

形式: 古风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形式:

鸣鞭秋色诗情远,拂匣寒花剑力多。

籍通莲阙秋光遍,诗答蓬山晚思遥。

青门日暖尘光动,紫陌花晴风色来。

艳欺藤蔓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梦中乡信惊秋雁,窗下林声带夜蝉。

独向晓山知露湿,远临秋水爱云明。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露凝丹地初疑雨,烟著红楼半是霞。

空门水定埃尘远,真偈金书世界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