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月

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

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

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光彩难道不灿烂,宴会还在慢慢举行。
上天的旨意是要夜晚圆满,人们的心愿等待着那一刻的满足。
已经知道即使千里之外也能共享,但仍惊讶于一丝的缺失。
明天的夜晚如同清澈晴朗,清风不会辜负约定。

注释

光华:光彩。
岂:难道。
盛:灿烂。
赏宴:宴会。
尚:还。
迟迟:慢慢。
天意:上天的旨意。
圆夜:夜晚圆满。
人心:人们的心愿。
满时:那一刻的满足。
已知:已经知道。
共:共享。
犹讶:仍惊讶。
一分亏:一丝的缺失。
来夕:明天的夜晚。
澄霁:清澈晴朗。
不负期:不会辜负约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八月十四夜月》,通过对中秋赏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盛景的赞美和对团圆佳节的期待。首句“光华岂不盛”表达了明亮的月光璀璨夺目,次句“赏宴尚迟迟”则暗示了人们对于团圆聚会的期盼与等待。诗人以“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进一步强调了月亮圆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团聚的美好愿望。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这两句表达了虽然相隔千里,但人们共享同一轮明月,即使稍有欠缺,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遗憾。最后一句“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预示着未来的夜晚如果天气晴朗,清风将如期而至,为赏月提供更好的条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团圆时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诗意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节月圆之夜的景象,寓含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

闲约诸公扣隐扃,江天风雨忽飘零。

方怜春满王孙草,可忍云遮处士星。

蕙帐未容登末席,兰舟无赖寄前汀。

湖山早晚逢晴霁,重待寻仙入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书事呈韩布殿丞

南宫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

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

无功岂不孤黄石,有道何堪忆紫莼。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升上人碧云轩

爱此诗家好,幽轩绝世纷。

澄宵半床月,淡晓数峰云。

远意经年就,微吟并舍闻。

只应虚静处,所得自兰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同年魏介之会上作

寒苦同登甲乙科,天涯相对合如何。

心存阙下还忧畏,身在樽前且笑歌。

闲上碧江游画鹢,醉留红袖舞鸣鼍。

与君今日真良会,自信粗官乐事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