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

闻君西郊行,正值秋风晚。

清霜卷枯荷,碧玉莹池面。

浮空结脩梁,涌波抗华殿。

云烟渺净色,览望一萧散。

缅思暮春际,都人盛嬉燕。

连帷错绣绮,方车骛金钿。

填填鼓钟响,耳目厌哗眩。

乃令尘嚣辞,而有清旷恋。

达人冥至理,喧寂无异观。

偶然秉化往,何适非汗漫。

吾知禦寇游,所乐在观变。

形式: 古风

翻译

听说你去西郊漫步,正值秋风渐起的傍晚。
清冷的霜露卷走了枯萎的荷叶,碧绿的池水如玉般明亮。
天空中仿佛搭建起高大的桥梁,波浪涌动,仿佛对抗着华丽的宫殿。
云雾缭绕,色彩纯净,眺望远方,心境开阔而闲散。
回想起春天末期,京城的人们热闹欢庆。
华美的帷幕交错着绣绮,豪华的马车装饰着金饰。
鼓声钟声嘈杂,让人耳朵和眼睛都感到疲倦。
于是决定远离尘世喧嚣,对清静产生了留恋。
智者领悟到深奥的道理,无论是喧闹还是寂静,都无差别。
偶尔顺应自然之变,何处不是漫无目的的旅程。
我明白抵御外敌的游历,乐趣在于观察变化。

注释

西郊:郊外。
秋风晚:秋风起的傍晚。
清霜:寒冷的霜冻。
碧玉:形容池水清澈如玉。
脩梁:高大的桥梁。
华殿:华丽的宫殿。
渺净:辽阔而洁净。
缅思:怀念、回想。
暮春:春天的末尾。
都人:京城的人。
嬉燕:欢庆、游玩。
填填:形容鼓声钟声连续不断。
尘嚣:尘世的喧嚣。
清旷:清静而开阔。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汗漫:漫无目的、广阔无垠。
禦寇:抵御敌人。
观变:观察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听到友人西郊游历的消息,恰逢秋风萧瑟的傍晚。他想象着朋友所见的景象:清冷的霜冻使枯萎的荷叶蜷缩,池塘水面如碧玉般晶莹。天空中的云烟与池水相映,显得辽阔而洁净,让人心境开阔。诗人回忆起春天时京城人们的热闹欢聚,华服锦绣、车马繁华,鼓乐喧天,然而这些喧嚣已让他感到厌倦,更向往清静。

诗人认为通达之人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无论是喧闹还是寂静,都能以同样的心境看待。他意识到人生就像随波逐流,无常变化,而他的乐趣在于观察世事变迁。最后,他提到自己理解朋友出游的目的,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体验和领悟生活的多样性。整首诗寓含哲理,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刘郎浴观音予置酒见贻

禅关严城侧,深靓辟华构。

方吾挟书来,值子出杅后。

欣然出浊酒,谈笑坐清昼。

三四同来人,颇喜出邂逅。

牵衣起相酌,曾不烦劝侑。

纷披索潜逃,顾壁恨无窦。

不谓一樽乐,有踰万金寿。

瓶罍忽已竭,馀兴不自收。

走登故人堂,拜叙十年旧。

夜深跃马归,不畏妾妇诟。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和如晦游临淄园示元明

平津开馆大道西,桃夭杳姹通园蹊。

东风入林朱白动,次第装遍枝高低。

红梅最好花正盛,我时往看归仍携。

尔来风雨就零谢,忍见踏尽随春泥。

广文先生厌闲冷,投书结伴散马蹄。

主人同僚相门出,未肯朝暮甘盐齑。

欢然握手喜迎候,促具并走子与妻。

插芳咀甘不知去,归舍已见鸡在栖。

坐挥大句鄙凡近,脱落尘迹登天梯。

不因时节自娱放,颇置白黑为愁凄。

我昏如此漫不省,何异车鼓乐鴳鼷。

长安绿酒春正美,与子一醉万事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其五)云际钟

层云冒诸岭,迢迢起何处。

稍与暝烟沉,还随晚风度。

声绝人倚楼,东风月才吐。

形式: 古风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其六)天外峰

孤峰望不极,却视天形低。

天高岂可踰,直以云濛之。

何时一扫去,高下皎不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