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
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与精巧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情境。开篇“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两句,以杯中之水可以行舟,比喻心灵世界的自由与无边界;而“今日人言鹤上逢”,则是指人们谈论鹤飞至高处,象征精神追求的高度。
接着,“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两句中,“两虎”可能代表着力量与勇气,而“千岁鹿”则象征长寿和纯洁;“双林”指的是双方相对而立之物,如树木之类,意味着坚固与持续;“几株松”象征着永恒不变。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强健、生命力旺盛的画面。
再下来,“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两句,以“方瞳”指明眼目的观察,暗示一种专注与洞察;“新烧药”象征着治疗之物,即解决问题的方法;“短脚”则可能比喻某种能力或限制;“旧施舂”则是对往昔时光的一种追忆和回顾。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事物深入观察与思考。
最后,“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两句中,“请僧繇远相画”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一位高明艺术家(如古代名画僧繇)的赞助,以画来记录或传递某种精神状态;“苦愁频变本形容”则透露了一种内心的不宁与变化,可能是对外界变化无常的一种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思考与感受。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
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
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
司马见诗心最苦,满身蚊蚋哭烟埃。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
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
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
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