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至平水溪口登岸意行三四里至显圣寺不入

清梦忽然碎,溪喧满孤枕。

推篷绿打头,乱堕松竹影。

及兹朝气爽,行渡石桥近。

湿雾吹濛濛,山意犹未醒。

细路春泥明,密篝曙烟隐。

莺啼茅屋幽,犊卧露花冷。

缘钟时见僧,到寺一水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李慈铭的诗描绘了清晨醒来后的一段旅程。诗人从梦中惊醒,溪水声充斥着孤寂的枕头,推窗而望,翠绿的竹林与松树倒映在水面,打破了宁静。随着朝阳升起,诗人踏上石桥,湿润的雾气弥漫,山色朦胧,仿佛还未完全苏醒。

沿着清晰的春泥小路前行,晨烟在篝火边若隐若现。茅屋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显得格外幽静,小牛在沾着露水的花丛中悠闲躺卧,透出一丝冷意。沿途偶遇僧人,寺庙静谧,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流水声相伴。

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晨景图,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潘星斋丈为予缋湖塘村居图用晓游天王寺韵题诗见赠叠韵奉谢

结念栖隐乡,环流面寒麓。

凌晨理幽榜,人语出清旭。

群鬟互湿翠,临溪各为沐。

钓竿带烟萝,茶臼答风竹。

卷帘交清晖,书帙映人绿。

烦公营粉本,茅堂启湖渌。

画图幸取办,鱼鸟先约束。

相期采金英,鹿蹊踏松粟。

形式: 古风

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其一)

扁舟出东郭,沿缘耶溪间。

水尽白云起,遂入云门山。

红树叠青嶂,明妆耀螺鬟。

远近含层霞,深浅分寒烟。

峰陡势欲落,飞翠忽复连。

曲涧荫幽筱,鱼鸟媚我前。

时逢采樵侣,踏叶相往还。

山回寺门出,夕阳终古间。

形式: 古风

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其二)

云门外六院,兹地据丹麓。

入门仍见山,古藓一庭绿。

松阴飐双幡,经坛散炉馥。

龛石栖寒花,厨烟出深竹。

颇忆湛然师,尘锡参道俗。

先贤习元悟,往往寄高躅。

禅房留定云,蒲褐此间宿。

茶火伴夜深,山志静可读。

天风摇殿铃,时闻暗泉续。

形式: 古风

京邸冬夜读书

昨日中旨下,率钱修离宫。

读诏私太息,此举宜从容。

圣人秉纯孝,不暇权始终。

长乐楼百尺,积庆花千重。

取足天下养,承欢良无穷。

四海幸平台,物力犹未充。

岛夷怙群丑,鼾睡长安中。

诚宜法文景,励治威诸戎。

安可舍禁钥,危照甘泉烽。

台疏閒一上,未得回宸衷。

贤傅造辟言,主德本至聪。

岂不念民瘼,何难罢新丰。

事关国根本,连章期诸公。

冗官未食禄,涕泪徒沾胸。

伏阙讵可效,草奏谁为通。

负此读书力,仅争章句功。

漆室夜深讥,四顾无予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