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赋堂

前后二赤壁,会留墨妙镇斯堂,今兹大厦重支,月白风清思赋手;

苏胡两文忠,并以翰林官此地,我亦连圻忝领,山高水落仰先民。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参观“二赋堂”时所作,表达了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与追忆。诗中巧妙地将“前后二赤壁”与“苏胡两文忠”的历史典故相联系,既展现了对古代文学巨匠的缅怀之情,也暗含了对自身及同僚的勉励之意。

“前后二赤壁”,借用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典故,赤壁不仅是军事上的转折点,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诗人提到“会留墨妙镇斯堂”,意指前人在赤壁留下了许多精妙的文学作品,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文化圣地。“今兹大厦重支”,则表达了对当前时代能够继续承继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的期待与自豪。

“月白风清思赋手”,通过描绘清幽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者的怀念与敬仰。这里的“赋手”指的是擅长文学创作的人,诗人借此表达对古代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后半部分“苏胡两文忠,并以翰林官此地”,提到了苏轼和胡铨两位宋代文人的事迹,他们以翰林的身份在此地留下了不朽的文学贡献。诗人在这里不仅赞扬了他们的文学成就,也暗示了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即作为“连圻忝领”的官员,应当像这些先贤一样,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山高水落仰先民”,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智慧与品德的敬仰,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希望后辈能继承并超越前辈的成就,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致敬,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职责和社会使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6)

李鸿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字:渐甫或子黻
  • 号:少荃(泉)
  • 籍贯:安徽合肥
  • 生卒年: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相关古诗词

二赋堂

一炬火何处鏖兵,最怜酾酒临江,风便已教公瑾借;

两篇赋偶然点笔,可惜惊涛拍岸,壮观不与子由同。

形式: 对联

改袁诗六十自寿

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藩联

位冠百僚而劳谦自牧,威加四海而盛德若愚,不震不腾,隐几独居勋业外;

年垂大耋而神观勿衰,病至弥留而鞅掌靡息,如临如履,易箦犹在战兢中。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藩联

士倾广厦,民失慈航,天胡不吊;

勋震华夷,名垂宇宙,公实长存。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