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寄旧知

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

万里有家留百越,十年无路到三秦。

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

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宁愿带着憔悴之态进入京都,自我庆幸在高位还有故友。
虽有万里之遥的家乡留在百越之地,十年间无路可回陕西老家。
如今的模样已非当年,流离失所只剩下往日的贫困。
多谢那些高洁的知心朋友,希望我回去时不要让我再泪湿衣襟。

注释

却将:选择,宁愿。
憔悴:形容身体瘦弱,精神萎靡。
入都门:进入京都。
自喜:自我庆幸。
青霄:高位,高位的人。
万里有家:家乡相隔万里。
留百越:百越,古时对东南沿海一带的泛称。
三秦:指陕西一带,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三王于陕西,故称。
摧残:此处指岁月的摧折,使容颜改变。
不是当时貌:不再是当年的样子。
流落:漂泊,流离失所。
空馀:只剩下。
多谢:衷心感谢。
青云:指地位高的人,这里指知己。
好知己:好的知心朋友。
莫教:不要让。
重沾巾:再次泪湿衣巾,指哭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投寄旧知》,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京城后,那份忧虑的心情随着寻访老朋友而得到慰藉。在这里,“憔悴”指的是心中的忧愁,而“青霄”则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故“足故人”意味着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聚能带来心灵的安慰。

接着,“万里有家留百越,十年无路到三秦”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长久未能归去的无奈。这里“万里有家”是对故土的深情呼唤,而“十年无路到三秦”则透露出时间流逝与无法归乡的苦涩。

中间,“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两句,描绘了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变化和个人的困顿处境。“摧残”指的是物是人非的现实,而“流落空馀旧日贫”则表现出个人因时光荏苒而变得一文不名的悲凉。

最后,“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以及希望不要让自己再次陷入离别的痛苦。这里“青云”可能是友人的名字或代号,而“莫教归去重沾巾”则是诗人不愿再度经历分离的哀求。

整首诗通过对故土和旧友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家园深沉的情感,以及面对现实无奈与渴望安慰的心理。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村居书事

年年耕与钓,鸥鸟已相依。

砌长苍苔厚,藤抽紫蔓肥。

风莺移树啭,雨燕入楼飞。

不觉春光暮,绕篱红杏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汧阳间

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汴堤行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

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

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泛鄱阳湖

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

纷纷雨外灵均过,瑟瑟云中帝子归。

迸鲤似梭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