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鄱阳湖

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

纷纷雨外灵均过,瑟瑟云中帝子归。

迸鲤似梭投远浪,小舟如叶傍斜晖。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环顾四周无边无际,鸟儿都不飞翔,湖面波涛汹涌,隐约隔断了远处的楚山。
纷乱的雨中,仿佛看到屈原走过,寒风瑟瑟中,天上的仙子又回归云端。
鲤鱼跃出水面,像梭子般投入远方的波浪,小船如落叶般依偎在夕阳的余晖下。
自打范蠡离去后,还有谁会来到这里,虽然爱它的人多,但真正见过它风采的却很少。

注释

四顾:向四周看。
无边:没有边际。
楚山:古代楚国的山,这里指远方的山。
灵均:屈原的字,此处代指屈原。
瑟瑟:形容风声或寒冷的样子。
帝子: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子,这里象征神仙。
迸鲤:跳跃的鲤鱼。
梭:织布时用的梭子,这里形容鱼跃的快速。
斜晖:夕阳的余晖。
鸱夷:皮囊,这里指范蠡,他功成身退后化名陶朱公,泛舟五湖。
何人到:谁会来。
见者稀:见到的人很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动态和深邃的情感。"四顾无边鸟不飞",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广袤而静谧的空间,没有飞鸟的点缀,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孤独与空旷。紧接着,大波惊起,隔断了楚山,使得景象更加雄浑壮观。

"纷纷雨外灵均过"中的“灵均”指的是诗中常见的神仙或美女形象,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在雨中经过,增添了一丝神秘感。"瑟瑟云中帝子归"则让人联想到古代传说中帝王或者仙人的归来,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的高贵形象,增加了诗歌的梦幻色彩。

"迸鲤似梭投远浪"和"小舟如叶傍斜晖"两句,则描写了水上景象。鲤鱼跃出水面,如梭一般快速投向远方的波涛,展示了动感与力量;而小船则轻盈如叶,在晚霞的映照下缓缓前行,勾勒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最后两句"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表达了一种哀愁。鸱夷,即古代的一种水鸟,一旦它们飞走之后,这个地方似乎就变得冷清起来。尽管有许多人爱慕这样的景致,但真正能领略其深意的人却不常见,反映出诗人对内在情感与外界认同之间的独特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超自然元素的引入,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构思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辛丑年

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但有羸兵填渭水,更无奇士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里,弟妹相逢白刃间。

西望翠华殊未返,泪痕空湿剑文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鸡公帻

石状虽如帻,山形可类鸡。

向风疑欲斗,带雨似闻啼。

蔓织青笼合,松长翠羽低。

不鸣非有意,为怕客奔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使院黄葵花

薄妆新著澹黄衣,对捧金炉侍醮迟。

向月似矜倾国貌,倚风如唱步虚词。

乍开檀炷疑闻语,试与云和必解吹。

为报同人看来好,不禁秋露即离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

积雪满前除,寒光夜皎如。

老忧新岁近,贫觉故交疏。

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

莫言常郁郁,天道有盈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