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一)

风动邪,幡动邪,风鸣邪,铃鸣邪。

非风铃鸣,非风幡动。此土与西天,一队黑漆桶。

诳惑世间人,请看灭胡种。

山僧不奈何,趁后也打鬨。

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

形式: 偈颂

翻译

风吹动了邪恶吗?幡也动了吗?是风在响还是铃在响呢?
不是风在吹,也不是幡在摇,这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漆黑的大桶。
它欺骗世间的众生,让人们看看所谓的灭胡(胡人)行动。
山中的僧侣对此无能为力,只能跟随潮流,参与其中。
葫芦弯弯曲曲,冬瓜则直愣愣的。

注释

邪:指不正或迷惑人心的事物。
幡:佛教中用来指示方向或象征佛法的布条。
诳惑:欺骗迷惑。
胡种:可能指外族或特定民族,此处有贬义。
打鬨:参与热闹,卷入纷争。
瓠子:葫芦的一种。
儱侗:形容冬瓜形状直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休的作品,名为《偈二首(其一)》。它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佛法中的"缘起"和"空性"概念。首句"风动邪,幡动邪,风鸣邪,铃鸣邪"看似在辨析风与幡、铃声的关系,实则暗示一切现象皆由因缘所生,而非实体独立存在。"非风铃鸣,非风幡动"进一步强调了无自性的观念。

"此土与西天,一队黑漆桶"将世间万物比作漆桶,意味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众生皆在生死轮回的虚幻中流转。"诳惑世间人,请看灭胡种"暗指世间纷扰,人们容易被迷惑,甚至对种族、信仰有所偏见。

"山僧不奈何,趁后也打鬨"表达了山僧对于世间纷争的无奈,以及他们试图以佛法来平息争斗的尝试。最后两句"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葫芦弯曲而冬瓜直挺,象征着世间万物各有其形,但本质都是空幻不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洞察。

收录诗词(6)

释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三首(其一)

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

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颂三首(其三)

十二月初一,岁事将周毕。

腊月火烧山,旱雷轰霹雳。

瞌睡师僧惊觉来,三九依前二十九。

形式: 偈颂

偈颂三首(其二)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若能奉持速取證,急急如律令。

形式: 偈颂 押[敬]韵

东家李四婆,西家来乞火。

门外立少时,嗔他停滞我。

恶发走归家,虚心屋里坐。

可怜群小儿,终日受饥饿。

有眼不点睛,空锁髑髅破。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