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七)从戎曲

选旅辞轘辕,弭节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决定离开轘辕关踏上旅程,停下行程准备前往黄河源头。
日出时,霜冻的兵器闪烁着光,风中一行行骑兵辗转前行。
京城的尘土早晚都聚集不散,而黄沙则在万里之外昏暗无边。
凄清的胡笳声阵阵回旋,边疆的马儿也显得焦躁不安。
自我勉励放弃耕田的愿望,对于远征的劳役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注释

选旅:选择旅行。
辞:离开。
轘辕:古代著名关隘,位于河南洛阳市南。
弭节:停息行程。
赴:前往。
河源:黄河的源头。
日起:日出时。
霜戈:覆盖着霜的武器。
照:闪耀。
风回:风中。
连骑:一行行的骑兵。
翻:辗转。
红尘:指繁华之地的尘土,这里特指京城。
朝夜:早晚。
合:聚集。
黄沙:沙漠中的沙子。
万里:极言其远。
昏:昏暗。
寥戾:凄清。
清笳:胡笳,一种古代管乐器,声音悲凉。
转:回旋。
萧条:荒凉。
边马:边疆的马。
自勉:自我勉励。
辍耕愿:停止耕作的愿望,指放弃田园生活。
征役:远征的劳役。
去何言:对于离去还有什么可说的。

鉴赏

这首诗是《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七·从戎曲》中的内容,出自唐代诗人谢朓之手。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征战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的刻画,表达了士兵们远离家园、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内心的不舍与忧虑。

“选旅辞轘辕”一句,设定了诗人即将启程赴战场的情景。"轘辕"通常指的是军营或边塞,这里用以代表出发地点。而“弭节赴河源”,则表明目的地是在遥远的河源之地。

接下来的“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两句,通过对白昼初升时分散在草地上的霜花和风中翻腾的马匹的描写,传递了边塞征战中的艰苦与动荡。"霜戈"指的是早晨地面上的薄霜,而“连骑”则是连续不断的骑兵队伍。

诗人通过“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与战争的浩瀚。"红尘"象征着战事频繁带来的尘土飞扬,而“黄沙万里昏”则描绘出一片茫茫无尽的沙漠景象。

在“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中,“寥戾”形容军营中的空旷和寂静,而“清笳”指的是军中用于信号的乐器。"萧条边马"则表达了边塞之地孤独而又焦躁不安的情绪。

最后,诗人通过“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两句,表达了自己面对长期的征战生活,内心的不舍与无奈。"自勉"意味着自我勉励,而"辍耕"则是指边地的农事,这里用以比喻平淡而宁静的生活。而“征役去何言”则表达了对于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无奈与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士兵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边塞征战生活的艰辛和人们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74)

谢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字:玄晖
  •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 生卒年:464~499年

相关古诗词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一)元会曲

二仪启昌历,三阳应庆期。

圭贽纷成序,鞮译憬来思。

分阶赩组练,充庭罗翠旗。

觞流白日下,吹溢景云滋。

天仪穆藻殿,万宇寿皇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五)出藩曲

云枝紫微内,分组承明阿。

飞艎溯极浦,旌节去关河。

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

铙音巴渝曲,箫鼓盛唐歌。

夫君迈惟德,江汉仰清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十)泛水曲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二)郊祀曲

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

整跸游九阙,清箫开八埏。

锵锵玉銮动,溶溶金障旋。

郊宫光已属,升柴礼既虔。

福响灵之集,南岳固斯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