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题陈宗儒圃亭悽然感旧

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

今日重凭栏,清风空在竹。

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

时物方宛然,蛛丝一何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日重游旧地的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 这两句设定了情境,说明诗人曾在某个地方伴随着河流,等待着月亮,在东亭留宿过夜。这段经历显然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日重凭栏,清风空在竹。" 今天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依靠栏杆,感受那清新自然之风,只有竹子间传来了风声。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氛围。

"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 这里前面的山峦仍然是那么青翠,野草经过秋天的洗礼依然绿意盎然。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强调了时间流逝而景色不变。

"时物方宛然,蛛丝一何速。" 这里的“时物”指的是时代和世事,“宛然”则是形容事物依旧的样子。而“蛛丝一何速”则用来比喻时间流逝得异常迅速,如同蜘蛛网一般快速积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面对变化中的世界保持着一份淡定和珍惜。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

忧思繁未整,良辰会无由。

引领迟佳音,星纪屡以周。

蓬阆绝华耀,况乃处穷愁。

坠叶寒拥砌,灯火夜悠悠。

开琴弄清弦,窥月俯澄流。

冉冉鸿雁度,萧萧帷箔秋。

怅怀石门咏,缅慕碧鸡游。

髣髴蒙颜色,崇兰隐芳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

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

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

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

顾我于逆旅,与君发光仪。

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

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

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

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

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

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

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

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

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形式: 古风

寄中书同年舍人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

五色天书词焕烂,九华春殿语从容。

綵毫应染炉烟细,清佩仍含玉漏重。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