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首(其一)

高堂风雨夕,深夏生微清。

但惊秋气至,壁间蟋蟀鸣。

起坐念始衰,遂令百感并。

前修谅非远,学道何由成。

哲士不言命,烈士恒徇名。

放歌泪欲出,乃复有吾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微凉、风雨交加的环境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考。首句“高堂风雨夕,深夏生微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高堂之上,风雨交加,却意外地带来了一丝清凉。这种反差引发了诗人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但惊秋气至,壁间蟋蟀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天的到来,通过壁间的蟋蟀鸣叫被感知,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短暂。

“起坐念始衰,遂令百感并”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逐渐老去的现实,内心涌起了各种复杂的情感。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精神成就。

“前修谅非远,学道何由成”则体现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学道之路的困惑与迷茫。他意识到,虽然崇高的道德典范并不遥远,但如何实现自我提升和道德完善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哲士不言命,烈士恒徇名”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命运与名誉的不同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智者不会轻易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会通过不懈的努力追求名誉与名声,这既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

最后,“放歌泪欲出,乃复有吾生”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与理想的矛盾时的复杂心情。他既为自己的存在感到庆幸,又因无法完全实现心中的理想而感到悲伤。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四首(其二)

芳草摇微风,幽花泣轻露。

清晨有佳气,力疾坐南户。

感怀聊晤歌,思远屡延伫。

吾道未褊迫,谁能自劳苦。

俯仰尘世中,炼修亦何补。

所以王子乔,陋世自轻举。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三)

北林有秋声,夜静独先闻。

寒暑迭相谒,万物何芸芸。

深坐百忧息,仰见孤飞云。

嗟予亦有念,谁哉致夫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杂诗四首(其四)

美人不可见,夕河在云端。

金茎高露堕,玉井碧梧残。

鸡鸣成天旦,虫语伤夜寒。

同心疲梦寐,遥知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登任玉女仙台

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

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

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

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

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