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居杂诗(其一)

入城买钗钿,渡江买锦绣。

问渠将何为,嫁女已及候。

薄俗重厚奁,以此密婚媾。

岂无有余家,女多家亦瘦。

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

但视力所能,百备不一漏。

嗟哉尔何愚,甘以奢靡斗。

嫁女尽嫁金,毋乃计大谬。

不见刘凝妻,装遣散亲旧。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社会中嫁娶时的物质风气,诗人陈光绪通过两个场景来批评过度重视嫁妆的现象。首句“入城买钗钿,渡江买锦绣”形象地展示了新娘家庭为了丰厚嫁妆而忙碌奔波的情景,暗示了这种风气的普遍。

接下来,“问渠将何为,嫁女已及候”揭示了嫁妆成为婚姻的主要考量因素,甚至影响到婚期的选择。诗人指出,尽管世俗认为嫁妆厚重能巩固婚姻,但实际上“薄俗重厚奁,以此密婚媾”,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可能并不利于真正的感情基础。

诗人进一步批判说,富裕的家庭可能会因为嫁女而变得拮据,“女多家亦瘦”,而贫寒之家则期望通过嫁妆提升经济状况。“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表明理想的婚姻不应单纯依赖物质条件,而是双方的匹配和互相尊重。

最后,“但视力所能,百备不一漏”表达了对盲目攀比和奢侈浪费的不满,认为嫁女应量力而行,而非一味追求奢华。“嫁女尽嫁金,毋乃计大谬”直接点明这种过度嫁妆的观念是错误的。

诗的结尾,诗人以刘凝妻为例,她的嫁妆被散给亲朋好友,暗示了过度嫁妆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反而可能导致亲情疏离,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

收录诗词(9)

陈光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间居杂诗(其二)

大夫三月葬,士则仅逾月。

县封有定期,著为春秋律。

今人惑堪舆,选地葬无日。

野厝苦寒暑,屋殡防嘻出。

日久家或落,窀穸赀已竭。

郭璞造葬书,但求妥骸骨。

藉以博富贵,儿罪岂容发。

棺彗未入土,譬如居无室。

死不如速朽,圣言有为发。

形式: 古风

间居杂诗(其三)

越人多信鬼,此风盛今日。

居丧延浮屠,因鬼乃及佛。

释氏有何能,云有忏悔术。

斯言若安听,已犯异端律。

置亲于有罪,子罪先可杀。

近来取悦耳,箫管杂饶钹。

黄冠更狂诞,上表达天阙。

吾徒读儒书,睹此愤难遏。

伊川程夫子,遗言当载笔。

形式: 古风

间居杂诗(其四)

海外罂粟膏,色如乌鸦乌。

因名曰鸦片,论值贵锱铢。

初来到闽粤,渐渐及九区。

吸食有定候,不可一刻逾。

山肩日以耸,冻梨日又癯。

彼方与友共,人已将鬼呼。

或日倭芙蓉,采入医家书。

疗病屡有验,精神赖提扶。

不知能毒人,毒深形已枯。

记否万历朝,曾禁澹巴菰。

形式: 古风

间居杂诗(其五)

古人重去国,越俗轻远游。

读书甫及冠,遽为衣食谋。

饥驱出门去,不惮道路修。

所营无他业,刀笔多依刘。

非不供甘旨,莫慰父母忧。

欲归不得归,白云空悠悠。

他乡作羁客,何如田间叟。

终身在乡里,不知行旅愁。

团圞聚一室,至乐天伦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