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立父高远楼

君家百尺楼,近在环堵室。

室处岂不佳,暑溽厌烦郁。

著脚蹑层梯,心眼便超轶。

好风天外来,佳月云端出。

清明湛空阔,洞视了孅悉。

岂徒快登临,抑可验学术。

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

世人庳且隘,动以私见窒。

未能脱尘凡,底处识微密。

羡君有斯楼,发以静春笔。

知崇与礼卑,二义贯于一。

独理要高明,履道贵平实。

庶几足目俱,不但窥髣髴。

工夫妙方寸,岂假身外物。

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

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荜。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的家有一百尺高的楼,就靠近那小小的房间。
房间本身难道不好吗?只是夏天湿热让人厌烦。
你踏上层层阶梯,心灵眼界瞬间开阔。
清风从天外来,明月自云端升起。
清明的天空广阔无垠,能洞察一切细节。
这不只是登高望远的乐趣,还能验证学问的深浅。
天地之心伟大无比,光明如日,显而易见。
世人眼光短浅,常被私欲所限。
未能超脱世俗,又怎能理解微妙之处。
我羡慕你有这样一座楼,用宁静的春意来描绘。
尊崇知识与遵循礼仪,这两者其实是一体的。
独自思考需要高明,实践道义贵在朴实。
希望你身心都能满足,不只是表面的欣赏。
这功夫在于内心,而非外物。
这种境界尚未普及,这座楼显得突兀。
你看那些追求圣贤的人,他们的居所简陋破败。

注释

环堵室:形容房间狭小。
暑溽:炎热且潮湿。
超轶:超越,超出。
洞视:清楚地看到。
庶几:或许,差不多。
希圣徒:追求圣贤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真德秀所作的《题李立父高远楼》,诗人通过对李立父亲的高远楼的描绘,表达了对登高望远、开阔视野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思考。诗中首先描述了高楼的壮观,与周围的简朴房屋形成对比,强调了登楼所带来的清新感受和广阔视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高尚学识和道德实践的推崇,认为真正的崇高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清明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人批评世人往往受限于私欲和狭隘,未能超越世俗,而李立的父亲则通过建造高远楼,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诗人鼓励读者不仅要有欣赏美景的眼界,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崇高的道德理念,做到知行合一。最后,诗人指出这种精神境界并非依赖于外物,而是内心的修为,暗示了高远楼虽为空旷,但其象征意义深远。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是对建筑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诗风。

收录诗词(166)

真德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号:西山
  •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 生卒年: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题金山

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狂澜中央屹立之青峰。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

形式: 古风

题隐者苏翁事迹

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倾。

苏公高节如子陵,寸胶解使黄河清。

等是世间少不得,问津耦耕各其适。

后人未可轻雌黄,两翁之心秋月白。

形式: 古风

题湖山清隐

西湖南山和靖庐,西山东湖清隐居。

皇天从来具老眼,胜地不肯栖凡夫。

眼中四时风月景,胸次万古皇王书。

夫君岂是终隐者,要学川云时卷舒。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小铁面王相士

君以铁面名,自谓相人无软语。

我亦铁心人,不把穷通来问汝。

独有一事欲扣君,学海无底难穷寻。

几时铁拳透铁壁,直窥千年贤圣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