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哭喇嘛二首(其一)

满头白雪眼双青,方丈时时见执经。

四海几回悲鹤梦,一枝今又丧龙庭。

顶门有骨留金字,南塔无人失典型。

见说国王齐下拜,浮图千古镇沧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喇嘛在新年之际离世的情景,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满头白雪眼双青”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喇嘛白发苍苍、眼神依然明亮的形象,展现了他虽年老但精神不衰的风采。接着,“方丈时时见执经”一句,点明喇嘛生前勤于诵经,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升华。

“四海几回悲鹤梦,一枝今又丧龙庭”两句,运用了鹤梦和龙庭的典故,表达了对喇嘛离世的深切哀痛。鹤梦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或超脱的精神境界,而龙庭则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此处暗示喇嘛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影响力仍深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喇嘛生前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顶门有骨留金字,南塔无人失典型”中,“金字”可能指的是喇嘛留下的教诲或精神遗产,而“南塔”则是指喇嘛的墓地或纪念之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喇嘛精神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其作为精神领袖地位的肯定。

最后,“见说国王齐下拜,浮图千古镇沧溟”两句,描绘了喇嘛去世后,国王乃至四方百姓都前来致哀的场景,体现了喇嘛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力。同时,“浮图千古”象征着喇嘛的精神将永远流传,镇守着这片大海,寓意着他的精神遗产将世代传承,永不磨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喇嘛生前形象、精神遗产以及社会影响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同时也颂扬了喇嘛在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旦哭喇嘛二首(其二)

十年吾道塞风秋,葱岭传来恨又稠。

叶是归根看已落,杯当沉海更无浮。

大荒一夜霜俱白,毡帐千群泪并流。

赤县神州心碎尽,更堪洒血极西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苗鍊师雪中入山相访

煮穷塞石难充腹,几受刀圭不驻颜。

开到黄花辞绛阙,携将白发问青山。

渔舟尚可通源水,鹤羽何曾下世间。

最苦十洲多少事,寻閒一宿急须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季三公书来并寄茶

自来不作长安字,一纸惊看寄塞垣。

父子弟兄同友谊,冰霜雨露总君恩。

十年尚忆三山月,七碗还浇五岭魂。

大雁欲飞寒逾好,时时传语慰田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同阿字诸子夜坐

流光如矢命如尘,冰作生涯鬼作邻。

岁底又添门外雪,灯前几个岭南人。

大家共话俱含泪,各自伤心不为贫。

去去且将拳作枕,梦中同迓故园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