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滑撄宁

海日苍凉两鬓丝,异乡飘泊已多时。

欲为散木居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

蜀客著书人岂识,韩公卖药世偏知。

道涂同是伤心者,只合相从赋《黍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年华已逝,感到人生苍凉的境遇。首句"海日苍凉两鬓丝"以海日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岁月的痕迹,两鬓斑白暗示着时光荏苒。"异乡飘泊已多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漂泊在外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自比为"散木",意指无用之材,寓言自己在官场中无所适从,却又试图寻求改变,通过"长桑说上池"表达出向权贵进言或寻求庇护的愿望。"蜀客著书人岂识"暗指自己的才华未被赏识,而"韩公卖药世偏知"则借韩愈卖药的故事,表达出世态炎凉,唯有卖药这样的隐逸行为才能被人理解。

最后两句"道涂同是伤心者,只合相从赋《黍离》",诗人感慨与自己一样在人生道路上失落、感伤的人很多,大家应该像《黍离》诗中的亡国之痛那样,共同抒发心中的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无奈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怀项彦昌

渭树江云每忆君,别来惟见白头新。

百年谁是知心者,千里同为叹世人。

内景琴心筼谷夜,外丹火候杏园晨。

极知养道多馀暇,何得长生及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咏怀古迹

客来慎勿说姑苏,吊古令人百感俱。

已讶当年尝越胆,更堪此日听《吴趋》。

荒台鹿下江声咽,古木乌啼月影孤。

欲问阖闾埋葬地,五湖东畔已荒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哭陈夷白二首(其一)

白发江湖一病身,平生精力瘁斯文。

师门伟器今馀几,藩国奇才独数君。

共爱辞华追董贾,肯将出处累机云。

生刍不到黄琼墓,目极五湖西日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往年予客濠梁中都国学助教嘉禾贝公廷臣咏雪五言二十韵先后属和者应奉姑苏金先生德俊前参政天台方文敏词格律调俱称予时为之阁笔后此数年予来广信乡友胡仲厚作雪景见寄佩服雅意装潢成轴追次贝公韵笔诸其上以志不忘时大雨雪万山皓素如在画中洪武二十一年龙集戊辰冬十二月十五日也

大化归神造,天葩巧更纤。

重欺云母石,白胜水晶盐。

东郭催归履,西窗唤上帘。

地融销玉马,砚冻阁铜蟾。

酒熟螺杯泛,炉存兽炭炎。

书声轻可喜,米价重仍嫌。

富有金貂拥,贫无短褐添。

朔天持节重,淮海将兵严。

驷驾宁留辙,邮程失报签。

瑶台纷共倚,银界耸群瞻。

曲坞花成阵,孤峰笋露尖。

瀑泉停远涧,冰箸落空檐。

猎兽林丛伏,窥鱼沼沚潜。

浮游宜访戴,图写欲呼阎。

齿噤身犹缩,皮皴手莫拈。

宣尼书特笔,太史叶官占。

暗听窗虫扑,轻夸席絮沾。

松杉擎糁糁,牟麦露蔪蔪。

野烧僵眠独,桥行逸兴兼。

怀人那得去,千里奈恹恹。

形式: 排律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