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湿遍

中秋近也,年时枨触,双笑行觞。

记得木樨香里,倚青奁、特换明妆。

更喁喁、吉语祝兰房。

愿年年、花好人同健,醉花阴、不羡鸳鸯。

谁信皋桥赁庑,飘零天壤王郎。

任是他生能卜,也难禁得,此际神伤。

二十三年断梦,霜侵鬓、谁念无肠。

看依然、儿女拜成行。

只不堪、衰草残阳外,酹棠梨、泪血沾裳。

明月无端弓势,宵来空照流黄。

形式: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词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团圆与离散的情感交织。词人通过回忆往昔中秋佳节,木樨花香中换上明妆的情景,以及与家人共度时光的美好,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和珍惜。同时,词中也暗含了对漂泊在外、命运多舛的王郎的同情,以及对未来难以预知的忧虑。

“记得木樨香里,倚青奁、特换明妆。” 这句描绘了中秋佳节,家人团聚时的温馨场景,木樨花的香气中,女子特意换上新妆,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更喁喁、吉语祝兰房。愿年年、花好人同健,醉花阴、不羡鸳鸯。” 这几句表达了对家庭幸福美满的祝愿,希望每年都能如此,共享花好月圆,不羡慕他人的幸福生活。

“谁信皋桥赁庑,飘零天壤王郎。” 这里提到的“王郎”可能是指一个流落异乡的人,词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漂泊者命运的同情,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十三年断梦,霜侵鬓、谁念无肠。” 这句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和思念,岁月如霜,白发苍苍,却无人理解内心的痛苦。

“看依然、儿女拜成行。只不堪、衰草残阳外,酹棠梨、泪血沾裳。” 这部分描绘了家族传承的延续,尽管身处衰败之境,但仍有后辈的孝顺与祭拜,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象,词人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哀伤。

“明月无端弓势,宵来空照流黄。” 最后两句以月亮的孤独与明亮,象征着人生的无奈与希望,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光明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家庭情感、人生感慨和社会关怀,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己丑除夕

爆竹声中催改岁,年年此夕殊乡。

天涯兄弟各相望。几时归去,谈笑醉春觞。

已是向平昏嫁了,名山愿好谁偿。

休从镜听卜行藏。春花秋月,流转任风光。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太常引

画阑秋气与云平。病起怯衣轻。吟思底凄清。

听依约蛩声雁声。

宁馨老子,十围便腹,空洞尽容卿。青眼几时横。

看山色新来瘦生。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卜算子

盼到月轮圆,夜夜期三五。

谁信清光欲满时,偏被纤云妒。

七十二鸳鸯,交颈花閒住。

谁信成双作对飞,剩遣孤鸾舞。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长亭怨慢.寒夜饮水芝支馆用壁上龙壁山人词韵索省旃和

漫商略、愁长宵短。满目风尘,素襟谁浣。

岁晚冰霜,中年丝竹、意何限。

愿花长好,争信我、风怀减。

许事不须知,看月与、清尊俱满。依黯。

认酒痕犹是,早是酒人星散。

清寒对影,漫赢得、笑人兰畹。

尽依依、照座银荷,也羞对、年时心眼。

倩帘幕横枝,长笛夜寒相伴。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