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

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蛤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稚。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燬。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家没有华丽的帷帐,贫穷低贱之人被社会遗忘。
忽然听到读书声,我这老者心中倍感欢畅。
邻居惊讶不已,不敢直视这边。
先生像史鱼一样正直,自认为骨子里不媚俗。
珍贵的珠玉藏于粗布衣,轻易不会出售。
更何况我家门第高贵,绝不屈居第二。
他愿意回应孩童的求知,为你们启蒙智慧。
袖中藏着一本书,他的名声由此流传世间。
你有幸遇到良师,何不努力学习呢。
人的品性有高低,教学方法并无差别。
田野间劳作,收获知识如同采芑,我的田地因此更美。
哪里像海边盐碱地,满目荒芜只有白苇。
简陋的园子围着破屋,看不到花草的美丽。
幸好有明亮的小窗,阳光洒落带来希望。
白天漫长适合读书,讲述的是孝顺和友爱。
不要像泥牛土狗般嬉戏,专心学业才是正道。
后院的菖蒲杂草丛生,整天蛤蟆叫个不停。
也不要靠近池塘,镜子般的水面映不出你的光彩。
低头勤奋研墨,衣襟上沾满墨迹。
十五六岁的少年,年纪虽不算幼小。
不妨嘲笑一下老父亲,他浑浑噩噩如醉酒。
先生经历风霜,严厉的目光不会因你而软化。
今日我长吟不止,闭门苦思寻找佳句。
年老不再依赖丸药,我如同陈无己般淡泊。
古人朴素的心意,如今又有几人能理解。
我一生致力于颖川的教育,不追求功名利禄。
只要根本稳固,浮华最终会消散。

注释

绛帐:古代学宫中的红色帷帐,象征尊贵。
贫贱:贫穷低微的社会地位。
唔咿声:读书声。
史鱼:古代公正无私的官员。
骨不媚:骨气不谄媚。
珠玉:比喻珍贵的知识或人才。
门阀:贵族门第。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丸药:古代的药物。
陈无己:宋代诗人,以淡泊著称。
浮华:表面的繁华,虚荣。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次史德载韵示诸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希望后代能够继承先贤之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满着对知识传承的深切期望。

开篇“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两句,描写了诗人的家庭环境清贫,但这种环境并没有影响到他内心的喜悦。因为“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这表明即使在贫困中,他也能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中得到快乐。

接着,“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则写出了周围人们对于诗人教育子孙的态度,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又不敢正视。诗人的自信体现在“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一句,他坚信自己的教诲是正确的,即使外界看似平凡。

在“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的比喻中,诗人将知识比作珍贵的珠玉,而自己则如同短褐中的隐士,不急于求成名利。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他在教育上有着不俗的手法。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表达了诗人对子孙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先贤之志,不满足于浅尝辄止。随后,“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则体现出诗人的慈父形象,他愿意倾听孩子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一句,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传承的意义。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流传后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身上。

接下来的几句:“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则是诗人对子孙的期望,他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无论个人的资质如何,教育的方法都应当一视同仁。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不断追求和对个人成长环境的乐观态度。即使外界看似荒凉如“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但在诗人的眼中,自己的园田依旧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最后,“短园围败屋,不见花药丽。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䨴”则描绘出诗人虽然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但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之所。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仍旧能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传承的关注以及对子孙成长的鼓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次本斋韵(其一)

七十八春华发老,斡旋文鼎力犹堪。

品题人物多成传,管领溪山尽属衔。

了不安排方是适,本无全缺又何惭。

誇传析国睢阳冠,五字新诗落枕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次本斋韵(其二)

怪底膺门稚子欢,倒衣迎拜病犹堪。

喜看诗卷牛腰大,惭说踏车鸦尾衔。

风谊薄云谁得似,云泥被径我增惭。

新年精力知强健,酬答端能日百函。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仲实秋夜

空庭两犀株,吹香满前轩。

颇疑顾虎头,幻此金粟繁。

或是乘鸾女,月窟分天根。

更与泻浩露,尽洗蜂蝶喧。

苦无好事者,为我载一尊。

而我子张子,古谊夙所敦。

肯将新诗句,到我罗雀门。

何殊小山赋,欲招楚客魂。

犀首累佩印,陋矣不足论。

老我罕出户,东墙甘曝暄。

应同花下醉,式副我愿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次韵程晋辅

一宿蘧庐托,百事弁髦弃。

平生意何如,犹动沾沾喜。

我喜在丘壑,富贵非所睨。

况子好山居,泉甘野芳媚。

鹿门时上冢,了不慕城市。

或嫌人村远,知一未知二。

试看近市者,事夺纷梦寐。

正堕胶网中,辗转误身世。

举手谢逋客,士固各有志。

结习奈已深,坐上漫同异。

山空阴绿净,长日惟宜睡。

夜半呼僮奴,发火燃枯蒂。

满纸诗已成,文采一何丽。

墨池涨玄云,晴窗蔼微霨。

自子来此山,与山相昆弟。

又将三昧手,于焉小游戏。

向来蜀之日,往往召狺吠。

逌尔付一噱,千载息攘袂。

变灭今安在,但有山绕翠。

可怜七十翁,嬉遨尚童稚。

坐闻酒如川,留客烂漫醉。

亦思翩然去,芒屩踏初霁。

就林煨短茁,带泥落花蕊。

清绝恐无分,得已吾欲已。

那堪迫暮末,来日能馀几。

城外土馒头,区区诚过计。

卓哉荷插翁,旷达未可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