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靖八梅(其三)

当年曾见凤城头,入骨贪看兴未休。

小摘欲论千种恨,微吟还唤一番愁。

每嫌俗物薰心醉,长愿清馨满世留。

秾李倚风梨带雨,比方应合面骍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当年曾在京城头,对美景沉醉不已。
想细致描绘千般哀愁,轻声吟唱又唤起新的忧愁。
常厌烦世俗之气使人沉迷,渴望清雅之香永留世间。
盛开的李花如梨花带雨,相比起来,它们应与美颜骏马相配。

注释

当年:过去的时间。
凤城头:京城的代称,这里指繁华之地。
入骨:深入骨髓,形容极度喜爱。
贪看:过分地欣赏。
小摘:细致描绘。
千种恨:众多的哀愁或遗憾。
微吟:轻声吟唱。
一番愁:又一次的忧愁。
俗物:世俗之人或事物。
薰心醉:使人沉迷于世俗之气。
清馨:清淡而芳香。
满世留:充满整个世界。
秾李:盛开的李花。
倚风:在风中摇曳。
梨带雨:像梨花带着雨露。
面骍羞:比喻美好的事物,可能指美女或骏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铨的《和和靖八梅(其三)》,主要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喜爱和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首句“当年曾见凤城头”回忆起在某年某地初次见到梅花的情景,诗人被其美态深深吸引,无法自拔。“入骨贪看兴未休”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痴迷,仿佛看不够。

接下来,“小摘欲论千种恨,微吟还唤一番愁”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以及借梅花寄托的无尽哀愁。他厌恶世俗之气,希望梅花的清香能永远留在世间,带给人们清新的感受。

最后两句“秾李倚风梨带雨,比方应合面骍羞”运用比喻,将盛开的梅花比作艳丽的李花和梨花,又以骏马骍的颜色来形容其色泽,强调梅花的娇艳和高雅,暗示其品质如同骏马一样值得尊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深情,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疏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7)

胡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 字:邦衡
  • 号:澹庵
  • 籍贯: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 生卒年:1102年—1180年

相关古诗词

和和靖八梅(其一)

暗里寻香自不迷,照空焉用夜燃脐。

欲危疏朵风吹老,太瘦长条雨飐低。

孤艳几时同把盏,野香犹记助看题。

唐人未识高标在,浪自纷纷说李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和林和靖先生梅韵(其五)

纷纷红紫勿相猜,自古骚人酷嗜梅。

皂盖折花怜老杜,黄梅时雨忆方回。

一生耐冻天怜惜,满世趋炎我独来。

桃李争春身老大,急须吟醉莫停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林和靖先生梅韵(其三)

瘦吟幽玩有馀妍,更向高人独乐园。

无垢未应经露沐,不缁宁信受尘昏。

春风自识明妃面,夜雨能清吏部魂。

插向胆瓶看更好,凛如明月荐雷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林和靖先生梅韵(其四)

一年佳处早梅时,钩引清风巧钓诗。

未分霜冷禁瘦朵,渐看春入奈愁枝。

晚尤奇特怜无伴,夜更分明不可私。

冷落更须凭酒煖,从今邹律未消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