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便凉诗示秬等

暑别齐纨知有日,秋生蕲竹果如期。

月明半夜似相觅,角怨五更知为谁。

风露满天河转后,江山千里雁来时。

短檠莫倦亲灯火,又见槐花黄满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炎炎夏日离别齐纨的日子终将来临,秋天在蕲竹中如期而至。
明亮的月光在半夜似乎在寻找什么,号角的哀怨在五更时分让人猜测是为了谁。
风露渐浓,银河转动之后,大雁南飞,穿越千里江山。
不要对短小的灯烛感到厌倦,因为又见槐花盛开,黄叶满枝。

注释

暑别:夏季告别。
齐纨:齐地的细绢,代指美好的时光。
如期:按照预定的时间。
月明:明亮的月光。
角怨:号角的哀怨声。
风露:清风和露水。
天河:银河。
短檠:短小的灯烛。
槐花黄:槐树开花,象征季节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暑别齐纨知有日”一句,写出了夏季炎热即将过去,秋天的凉意即将到来的感觉。这里的“暑别”指的是离别炎热,“齐纨”则是古代用来遮阳避暑的一种物品,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夏日结束的感知。

接下来的“秋生蕲竹果如期”,则描绘了秋天到来时,野草和竹子开始结果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季节更替的准确性。

“月明半夜似相觅”和“角怨五更知为谁”两句,通过对月光下的寂静夜晚和牛角尖锐的声音进行描绘,传达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半夜似相觅”是指夜深人静,连月亮都像是正在寻找什么一般,“五更”则是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一种计时法,这里的“角怨”则是牛在清晨时分感到寒冷而发出的声音。

“风露满天河转后,江山千里雁来时”两句,则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风和露水充盈天际,大河流转,而远方的江山间也传来了归雁的声音,增添了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情感。

最后,“短檠莫倦亲灯火,又见槐花黄满枝”两句,则是诗人对生活中的点滴之美进行了描写。尽管夜已深,但诗人依然不愿离去那温暖的灯光,同时又看到槐花盛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对时光流转、季节更迭以及对亲人思念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乔木

舍北参天乔木长,依凭清荫护高堂。

鸟啼杳杳重阴合,风到翩翩翠叶凉。

已许孤高凌夏日,不妨坚老要秋霜。

投身麋鹿无人地,非尔烦忧未易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任左藏挽词

人也隐君子,一官聊自閒。

谁能学管库,竟尔死茅菅。

良璞不易剖,大弨终不弯。

惟应太史录,他日出名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休日不出

久厌衣冠尘土浸,赐休何苦马骎骎。

穷冬积雪春不雨,昨日残红今绿阴。

却扫不知门外事,安禅深得静中心。

读书陶令非求解,禁酒扬雄不待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休日不出闻西池游人之盛

三日春风尘涨天,沟泥愁污破鞍鞯。

扫门静闭无来客,隐几深居学坐禅。

薄雨掠尘时点点,细蟾窥夜独娟娟。

都人解与残春竞,半在西池听管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