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
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
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
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旌旗。
尔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
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
田烛纷先置,轩营肃左移。
礼行忘景晏,恩厚觉寒迟。
紫宙天鸿洞,宾柴燎陆离。
合祛联祭秸,妥侑判纯牺。
啜食千华炬,陪祠万翠緌。
开天浮协气,亘海受洪釐。
爱日兼祥至,随风与令驰。
群心乐更始,徽册贶颛辞。
尧舜文章焕,渊云颂叹疲。
无阶效论报,敢告日孜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大礼庆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宗教或国家祭典场景,通过对上帝、皇帝及各种仪式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崇高道德和宗教信仰,以及对于君主的敬畏之心。
"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表达了对最高神灵的尊崇与祭祀场合的庄重气氛。"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则描写了从城市到郊外的距离和时间间隔,可能暗示着一种古老传统的延续。
接下来的部分,如"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等,用词藻并茂的语言塑造了一种恢宏与神秘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丰富且充满了古代文化的元素,如"辰象倚旌旗"、"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等,都是在描绘祭祀活动中各种仪式和物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交织,表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宇宙秩序与人间礼制的认知和尊崇。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大典的参与感受,以及对皇权神圣性的颂扬。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祭祀活动的描述,更是古代中国文人通过文学来表达其政治理想、宗教信仰和文化自豪的一种方式。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细溜沙渠逗曲池,碧浔馀润渍蚌衣。
风休浪静如圆鉴,时有文禽照影飞。
唐溪析春溜,一股入清渠。
循庭始演漾,走圃辄萦纡。
淙淙漱幽石,唯唯泳纤鱼。
瀑来聊激浊,澄罢复涵虚。
恃源才自润,流波愧挹馀。
圆期压秋半,飞影破云端。
明极翻无夜,清馀遂作寒。
桂繁团露湿,轮驶渡河乾。
且置穷边思,何殊故国看。
侨籍依三辅,愁颠遍二毛。
星灰对遒尽,泪卷掩劬劳。
并叹丝兼路,都捐笔与刀。
思旌初不定,离绪仅堪缲。
丑是流离子,材真朴遬曹。
未成虞弁进,旋似郭竽逃。
邑聚巑岏合,都城郁律高。
惟馀故人意,恋恋剧绨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