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元会曲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作家毛滂所创作的《水调歌头·元夕》,其中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追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九金增宋重,八玉变秦馀。这两句通过“九金”、“八玉”的象征性表述,指代着朝代更替、历史演进的过程,以及文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宋重"和"秦馀"暗示了诗人对唐宋文化的自豪与眷恋。

千年清浸,洗净河洛出图书。这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洗涤一切的力量,同时也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知识与智慧的传承。河洛一带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轨,万点共连珠。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升平光景"指的是和谐安宁的社会状态,"五星循轨"则寓意着天命的循环与秩序,而"万点共连珠"则形容璀璨满目的星空,也可引申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垂衣本神圣,补衮妙工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服饰传统的尊崇与发扬光大。"垂衣本神圣"强调了服饰设计的神圣与庄严,而"补衮妙工夫"则展示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打磨。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这三句转向了诗人个人的行动与感受。"朝元去"可能指的是朝拜皇帝或是前往某个地方,而"锵环佩"则表达了一种清脆悦耳的声音,可能来自于行走中的装饰品发出的声音。"冷云衢"描绘了一个清冷的云雾缭绕的环境。

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这两句则转向了音乐与艺术的享受。"芝房雅奏"指的是在一个高雅的空间内进行的优美演奏,而"仪凤矫首听笙竽"则表现了一种对古典乐器演奏的专注聆听。

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这三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天近黄麾仗晓"可能指的是清晨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而"春早红鸾扇暖"则表达了一种春季的温暖与生机,"迟日上金铺"则形容了延绵不绝、如同织锦一般的太阳光线。

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存和永恒美好的向往。"万岁南山色"可能指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而"不老对唐虞"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与历史上的盛世文化同在,保持着青春不老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古代文化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的尊崇以及对未来永恒的美好向往。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

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

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宴寝自凝香。

庭下一抔土,须避赤帷裳。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

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

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屦合彷徉。

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一)拟饶州法曹掾作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

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

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欬唾,拂袖且东还。

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

雒阳年少,高论难与绛侯谈。

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

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玉楼春.红梅

当日岭头相见处。玉骨冰肌元淡伫。

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认是东皇偏管顾。

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玉楼春(其一)

西风吹冷沈香篆。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