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乱后作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紫荆。

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乡亲们来述说战乱带来的离散愁苦,泪水滴落在夕阳下,询问着紫荆花。
曾经的白社恐怕已没有了原来的老人,清澈的江水依然环绕着空荡荡的城市。
在深秋时节,军队的营帐如同山上的树木般密集,这里曾是渔夫们的野外栖息地。
战火后的故居只剩下灰烬,但黄花和紫藤蔓却顽强地爬上残垣断壁。

注释

乡人:乡村的人们。
乱离:战乱分离。
残阳:落日余晖。
紫荆:一种植物,又称红花紫荆。
白社:指乡村或社区。
故老:年长的居民。
清江:清澈的河流。
空城:荒废的城市。
高秋:深秋季节。
军旅:军队。
山树:山上的树木。
昔日:过去。
牢落:荒凉破败。
故居:过去的住所。
灰烬:火灾后的残骸。
黄花:菊花。
紫蔓:紫色的藤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乡村的凄凉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变化。开篇“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紫荆”两句,通过乡人的口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战乱的悲哀。"泪滴残阳问紫荆"中的“紫荆”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但在这里也象征着故乡的记忆。

接着,“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战乱带来的改变。"白社"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聚会或节日活动,但现在已经不再有,而"故老"则指那些年长的人们,他们的消失象征着传统和记忆的断裂。而"清江依旧绕空城"则是在强调尽管战乱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自然景观仍然如故,给人以冷静与孤独的感觉。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两句,描绘了战乱中的军队活动和平民生活的变迁。"高秋"指的是深秋时节,而"军旅"则意味着战争的存在。"昔日渔家是野营"表明过去渔民家庭的居所现在成为了军队的临时驻扎地。

最后,“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两句,写出了战乱后的废墟和自然生长的情景。"牢落"意味着坚固的建筑物,而"故居"则是指诗人或者乡民们曾经的家园,现在却成为了“灰烬”,即被毁坏后的废墟。而"黄花紫蔓上墙生"则是在描绘这些废墟之上,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地生长出来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战乱给乡村带来的破坏与变迁,以及人们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渠江旅思

流落复蹉跎,交亲半逝波。

谋生非不切,言命欲如何。

故楚春田废,穷巴瘴雨多。

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喜秀上人相访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

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

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朝直

朝直叨居省阁间,由来疏退校安闲。

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

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

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朝谒

捧日整朝簪,千官一片心。

班趋黄道急,殿接紫宸深。

威凤回香扆,新莺啭上林。

小松含瑞露,春翠易成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