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对友人李太史伯襄赠诗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自我谦逊的态度。
首联“三绝真惭妙与痴,坫坛潦倒亦偏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虚态度,同时也对友人的才华表示了敬佩。诗人自认在“妙”与“痴”之间徘徊,虽在文坛上显得有些落魄,但依然愿意作为友人的老师,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相互学习的精神。
颔联“朅来大隐从周史,得似中兴睹汉仪”则展现了诗人向往古代圣贤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如同周朝盛世和汉朝的繁荣景象,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颈联“独往骊渊探秘藏,行游兔苑骋妍词”描绘了诗人独自探索知识的奥秘,如同在骊山之下的神秘宝藏中寻找真理,同时在兔苑中尽情挥洒才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尾联“岭梅不必秋能折,肯有邮筒及我私”则是对友人赠诗的感激之情。诗人以岭梅为喻,说明友谊如同岭梅,即使不在秋天也能绽放,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关心的感激,仿佛友人的关怀如同邮筒一般,直接送达他的心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