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雪

夜寒枕席跳霰珠,夜深我睡霰亦无。

未晨仆起索炊火,怪见满地琼瑶铺。

我行至此不得止,但倚红酒为先驱。

路逢十店九闭户,苦寒正自无薪刍。

终然著地即化去,造物何用劳工夫。

前山欲融未融处,玉龙浮动青珊瑚。

藤梢竹刺时点缀,寒食野花栖路隅。

小车行雪真有益,平生看画无此笔。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晚寒冷,枕席上仿佛有冰雹跳跃,深夜我已入睡,连冰雹也停歇。
天还没亮,仆人起来寻找炊火,惊讶地发现地上铺满了洁白如玉的冰雪。
我行走至此无法停下,只能借酒取暖作为前行的动力。
沿途十家店铺九家关门,严寒中找不到柴火和草料。
即使落在地上也会立刻融化,大自然何必如此费力造就这一切。
前方山峦冰雪欲融未融,如同玉龙在青色珊瑚间浮动。
藤蔓和竹枝偶尔点缀其间,寒食节的野花孤独地路边开放。
驾车行走在雪地中别有一番乐趣,我平生所见的画作中从未有过这样的景象。

注释

霰珠:冰雹。
琼瑶:美玉,比喻冰雪。
红酒:此处指酒,用于取暖。
薪刍:柴火和草料。
造物:大自然。
玉龙:形容冰雪覆盖的山峰。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小车行雪:驾车在雪地中的场景。
此笔:指绘画技艺。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赵文的《行雪》描绘了冬夜行走在雪地中的情景。首句“夜寒枕席跳霰珠”,以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夜晚寒冷,雪花如霰珠般跳跃在床席上。接着,“夜深我睡霰亦无”暗示诗人入睡后,连雪花也停止飘落,显得格外静寂。

次句“未晨仆起索炊火”,清晨起来发现满地银装素裹,像是琼瑶铺就,诗人惊讶于这意外的美景。“我行至此不得止,但倚红酒为先驱”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即使寒冷,也要借酒取暖,继续前行。

“路逢十店九闭户,苦寒正自无薪刍”则揭示了旅途中的艰辛,许多店铺紧闭,找不到燃料。雪花虽美,却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终然著地即化去,造物何用劳工夫”感叹雪花虽短暂,却仍耗费大自然的气力,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前山欲融未融处,玉龙浮动青珊瑚”描绘了山峦在雪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如同玉龙在青色珊瑚间游动,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藤梢竹刺时点缀,寒食野花栖路隅”则增添了冬日景色的冷寂与生机,路边的藤蔓和野花在雪中顽强生存。

最后,“小车行雪真有益,平生看画无此笔”总结全诗,诗人认为这样的雪景即使在画中也难得一见,实乃人生难得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宋末元初诗歌的独特韵味。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西江柳氏月江诗

何人种此玻瓈橘,挂在空高寒露湿。

秋风吹堕清泠中,惊杀神髯夜深蛰。

钴鉧潭中岂无月,冷光长照衰羁泣。

何如阿孙屋头月,时时投取杯中吸。

吸馀吐向笔墨间,纸上淋漓流月汁。

前年劫火到诗屋,月走江寒烧不及。

青山夜起绕皆山,满地芦花不堪拾。

何时短棹钓西江,雪寒一夜无蓑笠。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别白水归大雪

冰枝压路不可行,健夫快斧声丁丁。

南山未得过车道,北山复作发屋声。

低枝丛薄亦可喜,但觉身过琉璃城。

山高路滑凛欲跌,拄杖赖有青童君。

平安度岭笑相贺,榾柮快煖胭脂春。

夜投野店且熟睡,明日阴晴明日事。

形式: 古风

别朝祐

又与我友别,独与我子俱。

念彼归舟疾,眠食今何如。

愁怀不可遣,赖有床头书。

曲江江上人,摇舟来卖鱼。

亦有妻与子,一饱便有馀。

我生不如子,多忧化其须。

形式: 古风

听请道人念佛

平生不喜佛,喜听念佛声。

大都止六字,三诵有馀音。

唱偈类哀切,和声等低平。

蝉联未肯已,绵弱殆不胜。

馁息仅相属,柔吭时一鸣。

听兹颓阘韵,生我寂灭情。

坐令喧竞中,便欲无所争。

乃知象教意,妙觉在声闻。

俗人不解此,梵教杂歌行。

敲铿鼓笛奏,真与郑卫并。

能令妇女悦,未必佛者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