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路入青莲,来游出偶然。
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
萤冷粘棕上,僧闲坐井边。
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龟峰寺》,描绘了作者在龟峰寺的一次偶然造访。首句"石路入青莲"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路蜿蜒深入,仿佛通往莲花盛开的仙境,展现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来游出偶然"表达了诗人此次行程的随意和惊喜。
接下来的两句"峰高秋月射,岩裂野烟穿"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之高峻,秋夜月光如箭穿透岩缝,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深邃。"萤冷粘棕上"写出了萤火虫在寒气中依附于棕榈树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宁静的氛围。
"僧闲坐井边"则通过僧人的悠闲身影,表现出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禅意。最后两句"虚堂留一宿,宛似雁山眠"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喜爱,留宿其中仿佛置身于雁山之中,享受着自然与禅意的合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峰寺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不详
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
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
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
三月不逢家信至,一茎新有鬓丝侵。
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又得相逢闲寺里,凡人多笑太无营。
谁知见事心先懒,未说寻幽足已轻。
二月春风添树色,一山夜雨失泉声。
谢师更作重眠约,来往云消两日晴。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松江几閒客,日夕听波鸣。
巷南与巷北,相去路无多。
以我常孤坐,劳君数见过。
望山嫌夕霭,听雨想春波。
稍俟晴明日,相携一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