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桥诗,并引(其一)东新桥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

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

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辘轳卷巨绠,青蛟挂长堤。

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

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

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

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

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

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

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

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

使君饮我言,妙割无牛鸡。

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

我亦寿使君,一言听扶藜。

常当修未坏,勿使后噬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两桥诗》,其中描述了东新桥和西桥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与人生、时光与变迁的深刻感悟。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

首句即以宏伟的画面开篇,“群鲸”指的是桥下激流澎湃的水势,如同巨兽在跃动,而“铁索”则是比喻坚固无比的桥梁。桥身如同背负着天空中飘渺的云霓,既形象地描绘了桥的高大,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桥梁之雄伟的赞美。

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

接着,诗人继续以生动的笔触描写桥的姿态。桥头如同在翻腾着雪白的江水,而桥尾则像是插入了云雾缭绕的山谷之中。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桥梁跨越高低、连接天地的壮观。

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这两句写的是潮汐的变换和桥梁的适应性。水面上下波动,如同巨兽的齿轮在自由开合,而桥梁则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调整自己的高度。这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也表现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辘轳卷巨绠,青蛟挂长堤。

“辘轳”指的是古代桥梁上的木结构,“巨绠”则是形容其坚固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桥梁的牢固与伟大。而“青蛟挂长堤”,则以生动的意象描述了水中的生物在桥下穿梭自如的情景。

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

这两句描写的是船只在桥下的安全通行。诗人通过“免”和“防”字眼,表达了对桥梁设计的赞赏,以及它为行船提供的保护作用。

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

这里,诗人以自信的笔触总结了东新桥的壮观,并且认为这座桥梁在历史上是值得被广泛称道的。这不仅彰显了桥梁本身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诗人对这一工程的自豪与肯定。

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

随后,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围观者众,他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这座桥梁的伟大,但他们的欢呼和攀登表达了一种对于新奇事物的自然喜悦。

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水中的生物(比喻为“鱼龙”)也被这壮观景象所震慑,不得不惊慌逃避。同时,“雷雹生马蹄”则以激越的意象形容声响,如同天空中滚滚雷鸣,形成了强烈对比。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

在这壮丽景观之后,诗人转而思考到了一种社会现实,即某些事情的长期拖延导致了个人和国家的困扰。这一转折反映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与思考。

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

接下来的两句则抒写了不法之徒利用桥梁的危险之处进行不轨行为,他们在这险峻的地势中出没无常,如同水鸟一般自由自在。这里诗人批判了社会上某些阴暗面的现实。

似卖失船壶,似去登楼梯。

通过“似”字眼的使用,诗人以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两句中,“船壶”与“楼梯”都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起伏变迁。

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

诗人在这里反问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这种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事物无常的深刻感悟。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在波涛澎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如同居于安稳的厅堂和深巷一般。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境界的追求。

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

在这样的生命态度下,诗人提倡一种超脱世俗、忘却时光的生活状态。这里“往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醉病”则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疏离与逃避。

使君饮我言,妙割无牛鸡。

诗人在此呼吁统治者要倾听民众的声音,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天下太平。这里,“妙割”是指切割旧弊,革新政治,而“无牛鸡”则象征着一种和平的社会环境。

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

这两句中,诗人自比为古代贤臣,以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而“二子”指的是传说中的贤明之士,他们的贡献往往被后世所铭记。这里,“叹我捐腰犀”则是诗人自嘲,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忧虑。

我亦寿使君,一言听扶藜。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自己的生命得以长存,同时也祝愿统治者能够听到民众的声音,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里,“一言”指的是诗人的忠告,而“扶藜”则象征着对弱小之物的关怀与保护。

常当修未坏,勿使后噬脐。

全诗的最后,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嘱咐,希望能够在事物尚未腐朽之前加以修缮,以防止其彻底破败。这一句话既是对桥梁的维护,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两桥诗,并引(其二)西新桥

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浮梁陷积淖,破板随奔溪。

笑看远岸没,坐觉孤城低。

聊因三农隙,稍进百步堤。

炎州无坚植,潦水轻推挤。

千年谁在者,铁柱罗浮西。

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

似开铜驼峰,如凿铁马蹄。

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嗟我久阁笔,不书纸尾鹥。

萧然无尺箠,欲构飞空梯。

百夫下一杙,椓此百尺泥。

探囊赖故侯,宝钱出金闺。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似闻百岁前,海近湖有犀。

那知陵谷变,枯渎生茭藜。

后来勿忘今,冬涉水过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撷菜,并引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悼朝云,并引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