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杂体二首(其一)

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

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江面微风轻轻吹,竹林间湘江水缓缓流。
桂花不分昼夜飘落,行人的步伐悠长而去。
再次来到这离别的地点,秋雨绵绵中虫鸣声声哀怨。

注释

江上:江面。
风翛翛:形容风声飕飕,轻柔而持续。
竹间:竹林之间。
湘水:指湘江,中国的一条河流。
日夜:不分白天黑夜。
桂花落:桂花飘落,也可能象征时间流逝或离愁别绪。
行人:过路的人,也可指离别的人。
去悠悠:慢慢地离去,带有一种悠闲又略带忧伤的意味。
复见:再次看到。
离别处:分别的地方,充满回忆与情感的场所。
虫声:秋虫的鸣叫声。
阴雨秋:阴雨连绵的秋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离别之地的怀念之情。

“江上风翛翛”,以轻盈飘逸的笔触勾勒出江上的微风,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翛翛一词,不仅形容了风的细腻,而且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竹间湘水流”,则是通过对竹和湘水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这里的竹,是江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湘水的流淌,则增加了一种自然的韵律。

“日夜桂花落”,桂花在秋天绽放,它那清新的香气与落下时的轻柔,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好的意象。这里不仅描写了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回忆和留恋。

“行人去悠悠”,行人在这如画的江南风光中缓缓前行,他们的身影与心情都被诗人的笔下渲染得游移不定,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复见离别处,虫声阴雨秋”,诗人再次来到曾经离别的地方,此时此刻,只有虫鸣和阴雨伴随着秋天的寂静。这一句,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心境的写照。虫声在阴雨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凄凉。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秋景的细腻描摹,传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深情怀念,以及面对自然界的感慨和思考。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江南杂体二首(其二)

处处江草绿,行人发潇湘。

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老妇叹镜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

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

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

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形式: 古风

行见月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

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

箧中有帛仓有粟,岂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

形式: 古风

行宫词

上阳宫到蓬莱殿,行宫岩岩遥相见。

向前天子行幸多,马蹄车辙山川遍。

当时州县每年修,皆留内人看玉案。

禁兵夺得明堂后,长闭桃源与绮绣。

开元歌舞古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

官家乏人作宫户,不泥宫墙斫宫树。

两边仗屋半崩摧,夜火入林烧殿柱。

休封中岳六十年,行宫不见人眼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