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二首(其二)

自愧微之与牧之,敢将幽怨托新诗。

盈盈野水背人去,婉婉秋棠带雨垂。

唤渡何心见桃叶,买山无命夺焉支。

一从留得优昙相,花月频年寄梦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偶题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幽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句“自愧微之与牧之,敢将幽怨托新诗”,诗人以白居易(字微之)和杜牧(字牧之)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创作中的谦逊与自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忧愁与感慨,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接着,“盈盈野水背人去,婉婉秋棠带雨垂”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野水缓缓流去,秋棠在雨中低垂,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秋棠的雨中垂落则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暂时消逝或不可得。

“唤渡何心见桃叶,买山无命夺焉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桃叶渡是古代江南著名的风景地,此处借指美好的相遇或回忆;而“买山无命夺焉支”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理想生活的遗憾与无奈,焉支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某种追求。

最后,“一从留得优昙相,花月频年寄梦思”收束全诗,诗人通过“优昙相”这一佛教中的吉祥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同时“花月频年寄梦思”则表明了诗人多年以来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思念,即使现实充满挫折与遗憾,但心中的梦想与希望从未熄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果园闲情四咏(其一)咏别

迢迢幽怨付骊歌,小蹙临岐双黛蛾。

暮雨暗怜芳草长,夕阳空见远山多。

从教故国花难老,肯信天涯水不波。

一霎流光容易过,虚凉锦幕夜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果园闲情四咏(其二)咏梦

早信关山飞不去,离魂前夜化秋烟。

却嫌到此难为诉,转觉相逢是少年。

江上南风知我意,天涯破月为谁悬。

无端晓色侵罗帐,唤起莺儿恼枕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果园闲情四咏(其三)咏愁

团团明镜合欢床,自到秋来每倦妆。

落木寒砧动消息,敝裘故剑替思量。

闷寻行迹苔花绿,又过归期塞草黄。

终是音书传不到,玉阶露下怯空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果园闲情四咏(其四)咏病

香炭成灰便不温,小帘人静怕黄昏。

寒灯照雨沉孤影,更柝和风咽断魂。

莲子有心还自苦,萍花虽好怨无根。

如何一别清秋后,长此支离昼掩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