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秋思(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都门秋思(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秋日京城的景象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句“四年书剑滞燕京”,点明了诗人的滞留时间与地点,暗示了他在此地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顿与努力,如同书卷与剑术的修炼。接着,“更值秋来百感并”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到来时,心中涌起的种种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反思。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这两句运用典故,分别引用了战国时期燕昭王礼遇贤士郭隗和荆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贤才被重用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中难以找到知音或实现抱负的失落感。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以云彩的飘荡和风声的变化,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思绪的流转,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抒发情感却难以言表的无奈,以及在寻求与身边人交流的过程中,或许能找到共鸣与慰藉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其三)

身离古寺暮烟中,归怯秋斋似水空。

暝色上衣挥不得,夕阳知在那山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怀映垣内城

冷雨疏花不共看,萧萧风思满长安。

虚堂昨夜秋衾薄,隔一重城各自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再叠前韵(其一)

等闲憔悴过花辰,药裹吟囊强自亲。

金尽岂忧才共尽,家贫争奈学尤贫。

频惊吴下酒徒散,冷笑长安弈局新。

藉尔璚枝慰饥渴,不教肠胃久生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叠夜坐韵(其一)

一年已过雁秋辰,恻恻穷交久更亲。

不学耕偏愁岁俭,欲归樵却怕山贫。

寒深老屋灯逾瘦,病起闲门月倍新。

散帖半床休检点,爱它鼠迹满凝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