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枢的《赐耆老布帛》,通过对古稀之人的救济来颂扬皇帝的恩德。诗中“殊私及耆老,圣德赈黎元”表明皇上的恩惠不仅仅是特殊的恩赐,而且普遍地惠泽给年迈之人和普通百姓。这里的“耆老”指的是年纪很大的老人,而“黎元”则泛指民众。
“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强调了皇帝像天一样赐予布帛(古代的一种丝织物品),而这种救助行为成为了君主恩惠的象征。这里的“布帛”在当时可能是用来作为冬日取暖或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补偿。
接下来的“情均皆挟纩,礼异贲丘园”则展示了皇帝对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的人们都有着平等的关怀。这里的“挟纩”是古代的一种量词,代表了一定的数量或份额;而“贲丘园”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赐予形式。
在“庆洽时方泰,仁沾月告存”中,诗人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之下,皇帝的恩泽如同滋润的春雨一般,无处不在,让人们感受到生机与希望。这里的“告存”意味着让人们知道并感受到了这份恩惠。
随后的“宁知酬雨露,空识荷乾坤”则进一步强调了皇帝恩德的普及性和深远性,像雨露一样无处不滋润,人民都能感受到这种恩泽。
最后,“击壤将何幸,裴回望九门”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这样的盛世中生存并亲身体会到皇帝恩惠的庆幸之情。这里“击壤”指的是耕作之事,“裴回”则是古代的一种车辆,而“九门”通常指的是京城的城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帝赐予布帛给老人的描写,展现了皇权的恩惠和统治下的社会秩序,以及诗人对此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