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其一)

审看世上人,有贱亦有贵。

贱者由悭贪,□财不布施。

贵贱既有殊,业报前生值。

有钱但吃著,实莫留樻□。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

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

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

未有千年身,从作千年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五言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价值、财富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因果报应的观念。

首句“审看世上人”,开篇点题,引出对世间众生的审视。接下来,“有贱亦有贵”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行为的结果。“贱者由悭贪,□财不布施”进一步解释了贫贱的原因,即因贪婪吝啬,不愿行善布施所致。通过对比“贱”与“贵”的形成原因,诗人巧妙地引入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贵贱既有殊,业报前生值”强调了个人命运与前世因果的关系,暗示了每个人当前的地位是由过去的行为所决定的。接着,“有钱但吃著,实莫留樻□”则提醒人们,财富虽好,但不应仅用于满足私欲,而应有所节制,体现了一种朴素的道德观。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通过“厥摩师”这一形象,表达了个人财富最终会为他人所用,强调了财富的暂时性和非个人所有性。随后,“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描绘了家庭关系中的依赖与影响,说明个人行为不仅影响自身,也会影响到家人和社会。

最后,“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表达了对个人财产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事物的本质,而非执着于物质的拥有。“未有千年身,从作千年事”则以时间的长远视角,强调了行为的深远影响,鼓励人们做出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性、道德、财富与因果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考价值和道德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10)

缺名二(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言诗(其二)

吾死不须哭,徒劳枉却声。

祇用四片板,四角八枚丁。

急手涂埋却,臭秽不中亭。

墓内不须食,麦酒三五瓶。

时时独饮乐,饮尽更须倾。

只愿长头醉,作伴唤刘伶。

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

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

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

碛里向前走,衣钾困须擎。

白日趁食地,每也悉知更。

铁砵淹甘饭,同火共分诤。

长头饥欲旺,肚似砍穷坑。

遗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

相将归去来,间不浮可亭。

妇人因重役,男子从征行。

带刀拟开煞,逢阵即相刑。

将军马上死,兵灭地君营。

血流遍荒野,白骨在边庭。

去马游残迹,空留纸上名。

关山千万里,影绝故乡城。

生受刀光苦,意里极皇皇。

形式: 古风

五言诗(其三)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耕来,弃抛我夫妇。

妻即无裙韨,夫体无裈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祛。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平又,老头自受苦。

形式: 古风

五言诗(其四)

一岁已百年,中间不怕死。

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

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

兴生向前走,惟求多出利。

析心即心枉,惶惶烦恼起。

钱逸即独富,吾贫长省事。

奴富欺郎君,婢富远娘子。

乌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

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

形式: 古风

五言诗(其五)

富饶田舍儿,论请实好事。

度种如生田,宅舍青烟起。

槽上饲肥马,仍更卖奴婢。

牛羊共成群,满圈养生子。

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

里政追役来,坐著南厅里。

广设好饮食,多须劝遣醉。

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马。

须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

索面驴驼送,续后更有雉。

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

县官与恩宅,曹司一家事。

纵有重差科,有钱不怕你。

贫穷田舍汉,庵子□孤栖。

两共前生种,今世作夫妻。

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

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

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

里政追庸调,村头共相催。

幞头巾子路,衫破肚皮开。

体上无裈裤,足下复无鞋。

丑妇来恶骂,啾唧搦头灰。

里政被脚蹴,村头被拳搓。

驱将见朋友,打脊趁回来。

租调无处出,还须里政倍。

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

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哉。

如此更穷汉,村村一两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