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旧楚枫犹在,前隋柳已疏。

月中逢海客,浪里得乡书。

见说江边住,知君不厌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登上龙门再折桂枝,归来时定乘坐华丽的车马。
昔日楚地的枫树依然挺立,前朝隋代的柳树却已稀疏。
月光下遇见海上来的客人,波涛中收到故乡的书信。
听说你居住在江边,想必你对这样的生活并不厌倦,享受着垂钓之乐。

注释

登:攀登。
龙:龙门(比喻科举考试的最高成就)。
兼:同时。
折桂:古代科举考试及第的象征,比喻取得优异成绩。
归去:返回家乡。
高车:豪华的车辆。
旧楚:过去的楚国地区。
枫:枫树。
犹:仍然。
在:存在。
已:已经。
疏:稀疏。
海客:海上来的客人,可能指远方的朋友或商人。
乡书:家书,来自故乡的信件。
江边:江畔。
住:居住。
厌:厌倦。
鱼:钓鱼,这里暗指闲适的田园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荣归的喜悦之情,“登龙”比喻朋友仕途顺利,“折桂”象征荣获成功和尊贵的地位。而“归去当高车”则是希望朋友能够乘坐高车,象征着荣耀和骄傲地回到故乡。

“旧楚枫犹在,前隋柳已疏。”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迁。旧时的枫树还依然存在,而昔日茂密的隋代柳树却变得稀疏。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长存、岁月沧桑的感慨。

“月中逢海客,浪里得乡书。”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月光下偶遇远方归来的旅人,以及波涛之中收到家乡来信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这里的“海客”和“乡书”都是遥寄思念的象征。

最后,“见说江边住,知君不厌鱼。”这两句则是诗人根据传闻了解到朋友可能会在江边居住,并且感叹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就像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说的“不厌其生”的境界。这里的“不厌鱼”暗指《庄子》中的故事,庄周梦蝶,醒后自问,是不是他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他,这里借指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由状态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朋友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忆故山赠司空曙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

旧山暂别老将至,芳草欲阑归去来。

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长催。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忆皎然上人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

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

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

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韦员外东斋看花

入花凡几步,此树独相留。

发艳红枝合,垂烟绿水幽。

并开偏觉好,未落已成愁。

一到芳菲下,空招两鬓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代弃妇答贾客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佩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