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
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
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
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诗中“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渴望与世俗牵绊之间的矛盾。"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云雾缭绕的山门隐而不见,山林中的树木随季节的变化而成长,这是对自然界深邃与生命力强弱变化的一种感喟。"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表现了诗人在简单生活中对寒冷季节到来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之不安。最后“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则是诗人寄寓于深山之巅,以静观动之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诗中充满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流露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困顿,以及面对未来的不安。通过山水、季节的变换,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入花凡几步,此树独相留。
发艳红枝合,垂烟绿水幽。
并开偏觉好,未落已成愁。
一到芳菲下,空招两鬓秋。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
鸣环动佩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
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
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
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