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一)

北去忧如会渑口,危甚相如跪瓦缶。

南归喜胜脱鸿门,那恤范增撞玉斗。

筠溪野寺邻新丰,亦与丛林鱼鼓同。

悬知他日君念我,定作少陵寻赞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联“北去忧如会渑口,危甚相如跪瓦缶”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北行的忧虑比作会渑口的险恶,相如跪瓦缶的危险,形象地描绘了北行的艰难。接着,“南归喜胜脱鸿门,那恤范增撞玉斗”则以南归的喜悦反衬北行的忧惧,同时借用了鸿门宴和范增撞玉斗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对比。

颔联“筠溪野寺邻新丰,亦与丛林鱼鼓同”转而描写诗人所在之地的宁静与和谐,新丰、野寺、丛林、鱼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氛围。尾联“悬知他日君念我,定作少陵寻赞公”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预想友人将来会像杜甫寻找赞公一样思念自己,充满了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二)

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

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

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

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

形式: 古风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三)

平生心怀济时术,百未一施空叹息。

庭閒昼永僧至门,心回酒醒月窥隙。

东方先生语开闭,投骨心知致群吠。

千金珠在九重渊,傥能得之必龙睡。

形式: 古风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形式: 古风

信上人自东林来请海印禅师过余湘上以赠之

五湖东归风转柂,柔橹声中飞鸟过。

开蓬不信是庐山,忽惊落瀑从空堕。

道人个中三十秋,那知今始载归舟。

白藕池边月初吐,应对邻房说旧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