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注释

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久别山泽,重游于林野之间,感到无比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试图带着子侄辈一同体验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他们穿行在荒废的田野和丘陵间,依稀可见昔日人们居住的痕迹。诗人看到井灶尚存,桑竹也依然残留,询问采集柴薪的人,这些遗址中的人都去了哪里。柴薪者告诉他,人们或许已经去世,没有再回来。

诗中的“一世异朝市”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人生如梦幻般虚无,一切终将归于空无的哲理。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顺应自然的生命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形式: 古风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形式: 古风

岁暮和张常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