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冀所作的《登黄鹤楼》诗,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了黄鹤楼及其周围景致的壮丽与沧桑,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城上高楼接翠微,楼前山水净朝晖”,开篇即展现出一幅清朗明净的画面:登上黄鹤楼,眼前的高楼与远处的山峦相接,一片翠绿,而楼前的山水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澈。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青山万古应常在,黄鹤千年未一归”,转而抒发对自然永恒与历史变迁的思考。青山万古长存,象征着自然界的恒久不变;而黄鹤却千年未归,暗含了对过往美好事物难以再现的感慨。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思考。
颈联“兵火凄凉悲燐集,云霄突兀又翚飞”,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兵火连天,人间哀鸿遍野,如同灾难的乌云聚集;然而,在这悲凉之中,仍有生命顽强地飞翔,象征着人类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与痛苦,以及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力量。
尾联“登临不用重嗟惑,城郭人民几是非”,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登高望远,面对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诗人认为无需再为过去的困惑和是非纠结,因为这一切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淡去。这两句诗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综观全诗,《登黄鹤楼》不仅描绘了黄鹤楼及周边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