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街行

长安秋色来无际,雁未到,虫吟砌。

凄清庭院叶声中,偏搅初凉天气。

孤灯摇幌,乱书堆案,一桁帘垂地。

飘零作客三千里,顾鬓影,人憔悴。

空阶点滴雨声寒,领略贫家滋味。

满湖菱角,绕门荷叶,何日寻归计。

形式:

鉴赏

这首《卸街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长安城内凄清寂寥的画面。

首句“长安秋色来无际”,开篇即以长安的秋色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雁未到,虫吟砌”两句,通过未至的鸿雁和低吟的秋虫,进一步烘托出秋意的浓厚与季节的更替。庭院中落叶的声音,与这初秋的凉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凄清之感。

“孤灯摇幌,乱书堆案,一桁帘垂地”几句,细腻地描绘了室内景象。孤灯在风中摇曳,映照着散乱的书籍和垂下的窗帘,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飘零作客三千里,顾鬓影,人憔悴”四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三千里路遥遥,岁月的流逝让他的容颜变得憔悴。这一段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最后,“空阶点滴雨声寒,领略贫家滋味。满湖菱角,绕门荷叶,何日寻归计”几句,将思绪从现实拉回自然,通过雨声、菱角与荷叶等意象,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归乡的渴望。然而,现实的困境使得归乡之路遥不可及,只能在心中默默期盼。

整体而言,《卸街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生活艰辛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归乡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

恁茸衫款段,独访玄都,日澹沙晴。

休说长生事,但丹霞灶冷,烟袅幡青。

天风猛撼铃铎,烛乱露坛星。

只玉格金函,玲珑雾阁,深琐层清。

西游几经岁,又几劫开皇,鹤化无声。

记得蓬莱境,便雪山冰海,花树都春。

何况帝城佳气,阆苑接仙禽。

还目极斜阳,林尖寺塔衔暮云。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探春慢

叶矗春纤,苞团玉洁,酝得冰心如许。

吹气难胜,扶头有恨,小试凌波微步。

不识东风态,天寒无语。

也应独立消魂,人间何事尘污。可是前生瑶侣。

恁量水添香,换他妩媚。

暂启重帘,绮钱低映,留得银蟾来驻。

还惜亭亭影,怕清绝、无人为主。

历历星霜,持裙莫便归去。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琐窗寒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清平乐五首(其一)

年年春事,西直门前寺。

一路衣香随蝶至,不辨人丛花气。

枝枝红艳消魂,相携翠管金尊。

一霎绿杨风起,倚栏独数春痕。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