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训

父母生子身,身是父母个。

如何却言我,言我大不可。

父母在此坐,子则不敢坐。

不坐乃当然,父母如天大。

男儿立父旁,女儿立母旁。

男儿拱手立,女儿敛衣裳。

捧盥兼洒扫,将茶及奉汤。

言语须低软,依前立正方。

兄娣惟恭敬,弟妹常爱慈。

饮食先尊长,不敢遽有之。

尊长若嗔我,嗔我是爱我。

欲我为君子,所以约束我。

语话须诚实,步履学疏迟。

头容常正直,四体莫邪欹。

形式: 古风

翻译

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的身体是他们的。
为何我们却说‘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无比重要。
当父母在座,我们不敢擅自坐下。
不坐是理所当然,因为父母如同天一般崇高。
儿子站在父亲旁边,女儿站在母亲旁边。
儿子恭敬地拱手站立,女儿整理衣裳。
我们需捧着水盆打扫,端茶敬汤。
说话要轻柔,站姿端正。
兄姐对长辈恭敬,弟妹应充满爱心。
吃饭先让长辈,不敢立即动筷。
长辈责备我们,其实是爱护我们。
他们希望我们成为君子,所以有所约束。
言语要真实,步态要稳重。
头要保持正直,四肢不得歪斜。

注释

生子:生育子女。
个:指代自己。
言我:自言自语。
大不可:过分自大。
坐:坐下。
当然:理所应当。
如天大:形容无比崇高。
拱手:古代礼节,表示尊敬。
敛衣裳:整理衣服。
捧盥:捧着洗手的器具。
爱慈:爱护和慈祥。
遽:立即。
嗔:责备。
约束:管教。
疏迟:缓慢稳重。
邪欹:歪斜不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的《蒙训》,是一首教育儿童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全诗通过对父母、兄长以及个人行为的描述,阐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的孝顺和礼仪。

诗中的“身是父母个”一句,表达了子女身体受之于父母的观念,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如何却言我,言我大不可"则是在告诫孩子要有自知之明,不应过分夸耀自己。

"男儿立父旁,女儿立母旁"等句,则是具体描绘了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礼节。男孩女孩分别站在父亲和母亲身边,展现了古代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以及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捧盥兼洒扫,将茶及奉汤"等动作,更是体现了一种勤劳和服务他人的美德。这些行为都是在教导孩子要学会照顾家人,展现出一种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最后,“尊长若嗔我,嗔我是爱我。欲我为君子,所以约束我”表达了古代父母教育子女时严厨有方的原因,是为了孩子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也反映出儒家文化中“爱之深则责之切”的观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古代社会对于个人行为和家庭关系的期望,以及儒家思想对于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进月堂

我有一轮月,不圆又不缺。

更无昼与夜,光耀常洞彻。

纵有蔀屋遮,亦莫之閒绝。

将此以为烛,难作进退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题王椒畦绘文选楼图

遗书剩说研经室,揽古虚寻文选楼。

天下殚残何所极,画中模想已无由。

承平一老嗟才尽,著作当时与世休。

最忆越台秋祭日,瓣香吾独溯贤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娘病起登台和瘿公韵

当场百感何言说,咫尺宁非晤语难。

乍见始知无恙在,病归犹阻别时看。

雕笼细羽翀霄气,霜菊初花近节寒。

只此平生珍重意,为渠排日强为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得秋枚书作答

寥落重阳得子书,可怜生事似秋蔬。

十年自秽王高士,一较东方已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