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后池上

竹户深扃满径苔,芙蓉落尽晓池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竹门深深满是青苔,荷花凋零清晨池水醒来。
几阵风雨随风消逝,秋日的阳光洒进屋内。
林中的蝉声已老,余音断续,檐下的燕子勉强飞回。
沙鸥偶尔落下,似乎懂得人的心意,靠近岸边时显得亲近而不疑虑。

注释

竹户:竹制的门。
扃:关闭。
径苔:小路上的青苔。
芙蓉:荷花。
晓池:清晨的池塘。
数番:几次。
雨势:雨的势头。
秋光:秋日的阳光。
入座来:洒进屋内。
老:衰老。
林蝉:林中的蝉。
馀韵:残留的鸣叫声。
檐燕:屋檐下的燕子。
沙鸥:沙滩上的鸥鸟。
时下:偶尔落下。
知人意:理解人的意图。
近岸:靠近岸边。
相亲:亲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开篇“竹户深扃满径苔,芙蓉落尽晓池开”两句,以幽深的竹林、覆盖着苔藓的小路,以及早晨池塘开放的荷花,营造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氛围。

接下来的“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两句,则通过描写连绵的秋雨和秋日阳光的交替,传达了季节更迭与光阴变化之美。诗人捕捉到雨后初现的阳光,如同自然界赋予的特别恩惠,照进室内,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秋天特有的明朗与宁静。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借用已经年迈、鸣叫声渐弱的林间蝉蜕,以及即将返回屋檐下的燕子,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归属与安稳生活的向往。

最后,“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两句,以观察到沙洲上的鹭站在那里仿佛能理解人的心思,以及它们之间亲近无猜的关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甚至是动物世界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辞

朝辞承明殿,莫下金马门。

伏读明诏意,仰思圣主恩。

蠢彼獯鬻氏,礼数乃弟昆。

帝初务息民,金缯代更屯。

嗣皇谨遵业,使传交塞垣。

下臣非知古,有舌讵得论。

恭承丁宁命,敢不夙夜奔。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上巳成季召会于西溪会上赋诗须多韵仍用故事或旧诗十事已上未终席而成违者浮以三大白罚者四人予与成季免焉

华林园中千金堤,铜龙吐水天泉池。

八公山下刘安台,城郭周围杂花开。

流金宝剑为秦出,綵鹢羽觞浮洛来。

著处祓除务是日,西关千人万人出。

脩脩美竹带林高,激湍远照崇山碧。

主人济南旧词伯,芸阁铅丹事书册。

载酒展席俯长流,一饭未尝留俗客。

拂地低回舞袖翻,箫管哀吟动魂魄。

天晴初暖云自娇,风柔徐动花无力。

气酣倾倒不自惜,屡顾空尊有愁色。

岂学飞蚊一饷乐,论文清心听鸣镝。

诗坛誓众军令严,立表下漏不容刻。

神意惨淡諠谑寂,叠简摇毫辞举白。

欲徵故事入新语,挚虞追叹惭束皙。

山阴衣冠交履舄,千载风流传不息。

茧纸墨妙龙凤飞,远近家鸡皆敛翼。

明年此会恐难得,俯仰之间已陈迹。

来者兴叹感斯文,后之视今今视昔。

形式: 古风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其一)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筛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贾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形式: 古风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其二)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瓶暖微闻蚯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