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于僧壁(其二)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瓶暖微闻蚯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形式: 古风

翻译

僧人炉边有严格的规定,禁止触碰火焰,手指冻得几乎要掉下来。
热水瓶中温暖的气息微弱地传来蚯蚓的鸣叫,客人寒冷得像骆驼一样蜷缩着身体。
敲钟声中召唤大家起身,他手持饭碗分发粥食,救济清晨饥饿的人们。
在古老的木佛前参拜,试着举起丹霞大师的行为有什么过错呢?

注释

僧炉:僧人的炉子。
令禁:规定禁止。
触火:接触火焰。
袖手指:袖子里的手指。
冻欲堕:冻得几乎掉落。
瓶暖:热水瓶中的温暖。
微闻:微弱地听到。
蚯蚓鸣:蚯蚓发出的声音。
客寒:客人寒冷。
橐驼坐:像骆驼一样蜷缩。
叩钟:敲钟。
击鱼:敲击水面捕鱼。
呼众起:召唤众人。
持钵:手持饭碗。
分糜:分发粥食。
晨饿:清晨的饥饿。
一参:一次参拜。
木佛:木制佛像。
古因缘:古老的传统或传说。
丹霞:丹霞大师(唐代禅师)。
有何过:有什么过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以“袖手指直冻欲堕”形象化地表达了严寒的气候,同时又通过“瓶暖微闻蚯蚓鸣”展现出僧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仍有温暖可寻。"客寒对作橐驼坐"则是诗人以客观的角度,叙述僧人在严寒中的静默与孤独。

接下来的“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展示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慈善行为,这不仅体现了佛教的修行,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赞美。最后,“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则是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高僧丹霞,并以此询问自己的修为是否有所欠缺,这既表现了诗人的自省,也体现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佛教因缘和修行的提问,展现出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下铁礓岭望秦川晚宿九谷

六月登垄如登天,腾夷铁礓须判年。

过险欲涉渭水渡,快眼喜见秦州川。

溪塍青秧下白鹭,驿亭秀木含疏烟。

投鞭清盥且展簟,明日去酌北流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任鲲同按沙苑

寒空暗澹风满衣,萦回林薄相追随。

野花班班隐乱草,暮叶翩翩辞高枝。

渭水无烟但闻哭,延州筑城犹出师。

四顾乾坤莽回互,溅溅洛水东南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大江

西南水会大江出,万里奔激瞿塘开。

神宫龙府云雾暗,涡转峡盘天地回。

岷山发源四渎长,庐峰白浪九道来。

刳舟济涉万世赖,积金覆舟吁可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山中有桂树题得绿字

山中有桂树,樛虬散岩曲。

高枝动秋风,霜凝不改绿。

美人与世远,啸歌乐幽独。

挥手弄浮云,寒光满空谷。

忽忽自搔首,神驰逐清躅。

何时山下泉,一濯飞尘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