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

承平百事足,鸿都无不有。

策牍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纷然四方集,狐兔萃林薮。

何人知有益,长啸呼鹰狗。

奔逃走城邑,惊顾念糊口。

素屏开白云,称我茅檐陋。

濡毫愿挥洒,峰峦映岩窦。

巨石连地轴,飞布泻天漏。

萦山一径通,过水微桥构。

山家烟火然,远寺晨钟叩。

僧从何方来,行速午斋后。

有客呼渡船,隔水惟病叟。

听然发一笑,此处定真否。

人生初偶然,与此谁夭寿。

厄穷妄自怜,一醉辄日富。

客至亦茫然,邀我沽斗酒。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太平盛世,世间万物应有尽有。
尝试书法和绘画,描绘飞鸟走兽。
各地人才汇聚,狐狸兔子藏于山林。
谁能理解这益处?只能长啸唤猎犬鹰。
人们奔逃城市,只为糊口而忧虑。
朴素的屏风上,白云映衬简陋茅屋。
我愿挥毫泼墨,峰峦倒映岩洞中。
巨石如地轴相连,瀑布如天漏倾泻。
一条小径蜿蜒山间,微桥横跨溪流。
山居人家炊烟袅袅,远处寺庙晨钟悠扬。
僧人不知从何而来,午后匆匆赶路。
有客人喊渡船,对岸仅有一病弱老者。
听到笑声,此地是否真实?
人生本偶然,生死由谁决定。
身处困厄,妄自哀怜,借酒浇愁。
客人来访,邀请我买一斗酒共饮。

注释

承平:太平盛世。
鸿都:京城。
篆隶:书法中的两种风格。
丹青:绘画。
狐兔:比喻人才。
萃:聚集。
啸:长啸。
鹰狗:猎犬鹰。
糊口:维持生计。
茅檐陋:简陋的茅屋。
峰峦:山峰。
岩窦:岩石缝隙。
地轴:比喻巨石连接大地。
天漏:比喻瀑布。
萦山:环绕山间。
微桥:小桥。
烟火然:炊烟升起。
晨钟:清晨的钟声。
僧从何方来:僧人从何处来。
病叟:病弱的老者。
定真否:是否真实。
夭寿:生死。
厄穷:困厄贫穷。
一醉:一次饮酒。
日富:暂时忘却烦恼。
沽斗酒:买一斗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通过对董生画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首先赞美了董生画艺高超,无论是文字书法还是绘画,都能栩栩如生,四方才子汇聚一堂,如同狐狸兔子聚集在山林之中。然而,诗人感叹世态炎凉,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热闹,而忽视真正有益的事物,自己则在简陋的茅檐下,以画笔挥洒,寄情山水。

画面中的峰峦、岩窦、巨石、飞瀑、小径、桥梁,以及山居人家的炊烟和远处寺庙的钟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卷。诗人惊讶于僧人的出现,又见一病弱老者呼唤渡船,引发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如梦,富贵贫贱皆是偶然,而在困厄中自我怜悯,借酒浇愁,也是人之常情。

当客人来访,诗人邀请他们共饮,表现出他的豁达与热情。整首诗通过画作引发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世事的洞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肺病

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今年胡为尔,呀然上冲咽。

寒冰未易温,死灰谁使然。

医言无庸怪,此理环无端。

少年少戕败,今日存精坚。

假年复除害,非人岂非天。

形式: 古风

苦雨

蚕妇丝出盎,田夫麦入仓。

斯人薄福德,二事未易当。

忽作连日雨,坐使秋田荒。

出门陷涂潦,入室崩垣墙。

覆压先老稚,漂沦及牛羊。

馀粮讵能久,岁晚忧糟糠。

天灾非妄行,人事密有偿。

嗟哉竟未悟,自谓予不戕。

造祸未有害,无辜辄先伤。

箪瓢吾何忧,作诗热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其一)

少年何敏锐,才气伏诸生。

展卷五行下,挥毫万字倾。

百年殊未艾,一病竟无成。

谁谓从夫子,同开郁郁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范蜀公挽词三首(其一)

能言人尽尔,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终身止食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