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三)踏歌词

夜久星沈没,更深月影斜。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翻译

夜深了星星隐没不见,月亮更显清冷,斜照着大地。
衣裙轻轻飘动,连佩戴的饰品也跟着摇曳,发髻纤细,难以承受头上的装饰。
微风轻拂,吹动她华丽的衣袖,带着露水的红纱显得更加娇艳。
两人相互凝视,欣赏这美景不愿停止,只有那兰花灯照亮了周围的九华景致。

注释

星沈没:星星消失在夜色中。
月影斜:月亮的影子斜斜地投射。
裙轻:轻盈的裙子。
佩:佩戴的饰品。
鬟薄:发髻纤细。
花:比喻繁复的装饰。
宝袂:华丽的衣袖。
红纱:红色的轻纱。
兰灯:兰花装饰的灯。
九华:泛指美丽的景色或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宴乐的场景,通过精细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婉约与自然景物的和谐。

"夜久星沈没,更深月影斜。" 这两句设定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时间已经不早,星辰隐匿,月光投下斜倚的影子,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背景。

"裙轻才动佩,鬟薄不胜花。" 这两句描写女子在夜晚微风中行走时,衣带随之摇曳,珠玉发出细微的声音,而她的发饰则被繁花所遮盖,不足以与其竞美。这强调了女性的柔美和自然景物的竞艳。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夜晚的氛围,小风拂过华丽的衣衫,而微弱的露水沾湿了精致的丝绸。这不仅描写了物象,也传达了一种细腻而柔和的情感。

"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宴会中人们彼此相望,享受着愉悦的时光尚未结束,而兰色的灯光映照在华美的建筑上。这既是对场景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与女性形象的精美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好的一种追求和欣赏。

收录诗词(5)

谢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仕隋为散从正员外。时李百药工五言诗,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 籍贯:隶属省辖市鹤壁市)
  • 生卒年:599-643

相关古诗词

乐府新歌应教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谢人惠琴材

风撼桐丝带月明,羽人乘醉截秋声。

七弦妙制饶仙品,三尺良材称道情。

池小未开春浪泛,岳低犹欠暮云生。

何因乞与元中术,临化无妨膝上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僧寄拄杖

峭壁猿啼采处深,一枝奇异出孤岑。

感师千里寄来意,发我片云归去心。

窗外冷敲檐冻折,溪边闲点戏鱼沉。

他年必藉相携力,蹇步犹能返故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奉和圣制过温汤

凤辇腾宸驾,骊籞次乾游。

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

寒氛空外拥,蒸气沼中浮。

林凋帷影散,云敛盖阴收。

霜郊畅玄览,参差落景遒。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