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
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繁盛的景象,“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表达了大自然生机勃勃、花草不断更新的美好场景。然而,从“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来看,诗人似乎在用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反衬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许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或者是对无法返回过去生活状态的哀愁。在这里,“屈平”可能是指古代贤臣屈原和平原公,他们都因不被理解而选择了自我放逐或自尽。诗人以此隐喻自己的境遇,表达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凉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比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苦涩,表现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可怜好个刘文树,髭须共颏颐别住。
文树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
虫响乱啾啾,更人正数筹。
魂归洞庭夜,霜卧洛阳秋。
微月有时隐,长河到晓流。
起来还嘱雁,乡信在吴洲。
霜坠中天衣觉冷,月临虚牗纸偏明。
春风暗剪庭前树,夜雨偷穿石上苔。
曲水两行排雁齿,斜桥一道蹈龙鳞。
山深野客如禅客,夜久松声似雨声。
花疑汉女啼妆泪,水似吴娃笑弄筝。
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
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