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梅墟陈提干

齿履登临乏款延,薰风报谒郁蓝天。

拂尘未下云檐榻,采宝新归海国船。

乘兴□□迷柳下,搜吟□梦到梅边。

何时握手东林社,重结三生未尽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登山临水却无暇停留,和煦的风儿带来蔚蓝天空的信息。
还未清理灰尘就坐在云端的榻上,从海外归来满载珍宝的船只。
乘着兴致在柳树下流连忘返,寻找灵感的梦境飘向梅花丛边。
何时能与你在东林寺相聚,再续未了的前缘。

注释

款延:留连,不轻易离开。
薰风:温暖的春风。
云檐榻:高处的云层之下的座位。
海国船:来自海外的船只。
迷柳下:沉迷于柳树下的景色。
搜吟:寻找诗文灵感。
梅边:梅花盛开的地方。
东林社:指东林寺,佛教禅宗重要道场。
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
未尽缘:未了的情缘或缘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作品《寄梅墟陈提干》,诗人以登高望远、拜访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待重逢的愿望。首句“齿履登临乏款延”描绘了诗人步履轻盈但又略显孤独地登高寻访,暗示了对友人陈提干的敬意和期待。次句“薰风报谒郁蓝天”则通过春风传递问候,烘托出友人地位之高和诗人来访的心情。

第三句“拂尘未下云檐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还未见到友人,仿佛连坐榻都还未触及,流露出期待与友人相见的急切。第四句“采宝新归海国船”暗指友人可能刚从海外归来,带回了珍贵的礼物或见闻,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五、六句“乘兴□□迷柳下,搜吟□梦到梅边”描绘了诗人想象中与友人在柳树下畅谈诗歌,梦境中也在梅花边寻觅灵感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共同的文学爱好和深厚友谊。

结尾两句“何时握手东林社,重结三生未尽缘”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与友人在东林寺相聚,续写未尽的缘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登高寻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渴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隐秀

触战蛮征总不知,乐羲皇世遁嘉肥。

馨香静掩芝兰室,文采深藏锦绣机。

伴野僧眠嵩少石,汲蒙泉煮首阳薇。

箪瓢饫味□贫趣,争得红尘染著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登金峨峰顶

拨开空翠上危颠,路绕羊肠石齿尖。

到顶方知天下小,攀高似取世人嫌。

碧连蓬岛云千叠,冷照东溟镜一奁。

归去松窗伴禅老,此山佳致话无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又省师

逴得诸方恶毒些,归寻刻骨旧冤家。

深深掘窖都埋了,翻铁面皮谁识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大川和尚赞

面皮刮得霜,脊梁生铁铸。

活弄恶机关,真本奉化子。

据南山白额落却威,锁冷泉清波无透路。

最无端是不近人情,把断贯索,倒悬佛祖,四海禅流恶见渠。

任妙手僧繇,画得全真,且无著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