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七章

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

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

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

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

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

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歌《七章》,悲元亡。

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尤侗所作,名为《歌七章》。尤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两位不愿为官、选择隐居的山人形象——九灵山人与席帽山人,以及他们面对国家动荡、社会变迁时的复杂心境和抉择。

诗中通过“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这一句,巧妙地将九灵山人的隐逸生活与古代诗人对故国衰败的哀叹相联系,暗示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接着,“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则进一步描绘了席帽山人在江南水乡的隐居生活,以及他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无奈。

“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一句,点明了两位山人虽选择了逃避世俗,但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挣扎。接下来的“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描述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以及山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而改名换姓、隐匿山林的生活状态。

“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则展现了山人们为了逃避战乱,不惜牺牲家庭与个人自由,漂泊异乡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描绘了在战乱中,使者前来劝降,山人们却选择饮酒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由的坚守。

“歌《七章》,悲元亡。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这一部分表达了对元朝灭亡后,文天祥等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山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他们内心世界和行为选择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尤侗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南陈北李

南京有一陈,太学无弃人。

北京有一李,太学多端士。

李先生,讲《五经》,公侯环坐听《鹿鸣》。

桥门荷校辱非刑,诸生举幢呼阙廷,会昌上奏太后惊。

陈先生,考绩至,手书《四箴》返金币,招之不住守吾志。

危哉履虎幸不噬,两贤道同命则异。

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

形式: 古风

王先生

太皇太后女尧舜,宫嫔加刃诛王振。

不见高皇竖铁牌,内宫不许干朝政?

振乎毁牌太纵横,天子亦呼王先生。

先生一开口,天子下殿走。

蒙尘事可哀,夺门名亦丑。

横尸百万谁首戎,天子犹念先生功。

诏取沈香雕小像,巍峨寺额称旌忠。

形式: 古风

北狩

大明天子云端坐,谁人推向沙场堕?

窝儿帐外黄龙卧,赤光笼罩望如火。也先耶?

伯颜耶?大同赛刊耶?今日宰牛,明日宰马。

大妇唱歌,小妻洗斝。风吹草低,橐驼盈野。

送君还归,群呼者者。

君不见周骊山、鲁鸲鹆,青衣行酒怀悯辱,五国城中徽钦哭。

形式: 古风

对山救我

刘家老公性烈火,满朝公卿锒铛锁。

磨刀杀李崆峒,惟有对山能救我。

对山慨应真吾事,骑马上门谒中贵。

今日何好风,吹得状元至?

老公倒屣小珰跪,焚香把酒劝公醉。

醉公酒,我不辞,我一言,公三思。

力士肯为太白屈,此事非公谁能之?

老公笑请先生坐,当为狂生免其祸。

解衣脱帽为公舞,哺糟啜醨无不可。

明年天子诛老公,朝里交章荐崆峒。

可怜对山罢官去,一身零落污泥中。

对山救我李北地,谁救对山康武功?

且呼少年共豪饮,手弹琵琶曲未终。

琵琶嘈嘈弦何急,声声似诉负情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