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尺木凌歊台图

高堂素壁云气生,葬苍一帧秋山明。

矗空巀嶪势千丈,飞流树顶如闻声。

借问此景从何得,凌歊台畔青峥嵘。

大江东去抱姑孰,天门竦立牛渚横。

崇台拔地接星络,湘云巴雪相逢迎。

寄奴卖屦作天子,目营八极凭江城。

燕秦电扫自豪喜,三千歌舞随霓旌。

至今英雄久灰灭,漠然山高而水清。

钟山有客癖模仿,坐挥墨沈升斗倾。

不为永初绘巡幸,卧游自欲酬生平。

桥头策杖者谁子,幅巾潇洒携秋英。

毋乃义熙老处士,独依松菊歌闲情。

谢宅已荒桓井废,断碑苔蚀留空名。

何当野立下幽听,慈姥夜戛琅玕鸣。

我来读画三叹息,万年之计徒屏营。

凉宵对此且痛饮,西风飒飒灯荧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王式丹所作,名为《萧尺木凌歊台图》,是对萧尺木所绘《凌歊台图》的鉴赏与赞美。诗中描绘了凌歊台的壮丽景象,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首句“高堂素壁云气生”,以高大的墙壁和飘渺的云气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阔的氛围。接着,“葬苍一帧秋山明”描绘了画面中的山水之美,秋日的山色在白纸的映衬下格外鲜明,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矗空巀嶪势千丈,飞流树顶如闻声”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凌歊台的雄伟气势,以及瀑布从树梢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大江东去抱姑孰,天门竦立牛渚横”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长江的壮阔与周围的地理特征相结合,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

接下来的几句“崇台拔地接星络,湘云巴雪相逢迎”描绘了台阁的高耸入云,以及云雾缭绕、雪花纷飞的景象,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季节变化的美感。

“寄奴卖屦作天子,目营八极凭江城”提到了历史人物刘裕(小名寄奴)的故事,他曾经在江城建立政权,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大江东去抱姑孰,天门竦立牛渚横”再次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环境的永恒。

“至今英雄久灰灭,漠然山高而水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同时也赞美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纯净。

“钟山有客癖模仿,坐挥墨沈升斗倾”提到画家萧尺木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模仿,以及他在创作时的投入与激情。

“不为永初绘巡幸,卧游自欲酬生平”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个人理想和愿望的愿望。

“桥头策杖者谁子,幅巾潇洒携秋英”描绘了一位行走在桥头、头戴宽边帽、手持菊花的文人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毋乃义熙老处士,独依松菊歌闲情”可能是指一位隐居的老者,通过松树和菊花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谢宅已荒桓井废,断碑苔蚀留空名”提到了历史遗迹的衰败与遗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何当野立下幽听,慈姥夜戛琅玕鸣”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夜晚静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我来读画三叹息,万年之计徒屏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赞叹之情,以及对艺术作品永恒价值的思考。

“凉宵对此且痛饮,西风飒飒灯荧荧”则是诗人面对画作时的个人情感体验,通过饮酒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感受到夜晚的凉意和灯光的微弱。

整首诗通过对《萧尺木凌歊台图》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历史文化的深厚以及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1)

王式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睢阳庙二首(其一)

曾披唐史传遗烈,百战孤城迹不磨。

犄角力堪歼寇盗,殒身功已障山河。

名先李郭悬青简,血并南雷染碧莎。

此日楹间修一拜,阵云边月想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睢阳庙二首(其二)

绣幔烟沉铁面寒,冲冠馀怒尚桓桓。

戴天定不偕阿荦,斫地还应灭贺兰。

万古岁时尊俎豆,九幽灵爽托筳篿。

即今灯火倾城市,彩绘旌旗彻夜看。

形式: 七言律诗

于忠肃公墓

自拚热血洒高穹,只手扶天日月中。

旁位安危操上策,外藩影响戮孤忠。

苔封石马三春雨,烟暝巢乌万木风。

相望鄂王精爽在,灵旗萧飒暮山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南中书事

禹甸埴坟殊广大,蛮方节钺漫纷纭。

欲披角鲤池边草,旋搅都鹅洞里云。

孔仅算缗原始祸,卢循入海岂能军?

诏书一纸烽烟静,重见侏离拜圣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