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孤寂生活的适应。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这两句从室内外的角度描述了秋晨的寒冷,"重衾"指的是厚重的棉被,"惊骤"形容夜间突然的寒意,"万瓦"则是屋顶上的每一块瓦片,都能见到霜冻,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深秋的严寒。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这两句转向自然景物,"夹岸"即岸边,"蒹葭"是水生的草本植物,这里指的是它们被霜冻后变成的白色,而"空庭"则是空旷的庭院中,橘柚之类的果实呈现出秋天特有的黄色。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宦情"指的是朝廷的繁华生活,而"真淡泊"则是诗人本人的情操,选择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方式。随着年纪渐增(岁晚),这种感觉变得更加强烈。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孤寂的晨景,"野寺"即深山或荒野中的小庙,钟声在清晨响起,而"何人仆马忙"则是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中,有人急匆匆地赶路,可能是要到远方去。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他对于外界喧嚣的疏离感。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景物的细腻描写,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浮玉乘壶香似桂,流金方絮滑如苔。
报投且致相思意,酬唱须寻应猝才。
君喜旌幢开使府,我贪花竹作春台。
明年准拟游招隐,莫放遮山绣幕来。
一桥夭矫界双湖,野径沿流到佛庐。
石塔残灯犹闪烁,相家乔木已萧疏。
苔封古井晴逾滑,骨冷荒山草不除。
长水法师痴□甚,□根人定欲何如。
衰年六十喜平头,微禄虚名老可羞。
自笑一生同蝜蝂,了知万事等蜉蝣。
寡欢元亮须归去,老病相如已倦游。
只忆西湖春涨绿,柳边雪外舣兰舟。
简斋吟集是吾师,句法能参杜拾遗。
宇宙无人同叫啸,公卿自古叹流离。
穷途劫劫谁怜汝,遗恨茫茫不在诗。
莫道墨梅曾遇主,黄花一绝更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