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二首(其一)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广阔的中原等待新的统治者,各方势力激烈争夺在这个时刻。
如果有德政关爱百姓,上天就会给予援助,不明白为何要用放羊人来治理国家。

注释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古代常用来代指整个中国。
秦鹿:比喻争夺政权的人或势力,秦代以鹿为祥瑞,象征天下。
新羁:新的束缚或统治方式。
吊民:慰问、救济人民,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关注。
牧羊儿:古代常用来形容无能或不得志之人,此处可能暗示不适合治理国家的人。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其气势雄浑,意蕴深远。

"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

首先,“中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心腹地区,即黄河流域,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历朝历代争霸的战略要地。“秦鹿”,在这里象征着强大的军队,等待着新的约束或统领。诗人提及“中原”和“秦鹿”,通过这样的历史与地域联想,展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刻洞察。

"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有道”指的是正确的治国之策,“吊民”意在拯救百姓,而“天即助”则体现了古人对于天命的信仰,即认为如果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上天也会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后一句“不知何用牧羊儿”,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无奈,暗示着现实中的统治者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来拯救百姓,而是像牧羊一样,对民众漠视或是无力回天。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展示了王安石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他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提及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试院中(其四)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闲却荒庭归未得,一灯明灭照黄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试院中(其一)

白发无聊病更侵,移床卧竹向秋阴。

朝来雁背西风急,吹折江湖万里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试院中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

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试院中(其三)

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觞把菊枝。

忽忽觉来头更白,隔墙闻语趁朝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